[摘要] 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推进货物贸易发展对稳定就业、提高开放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有着积极作用。针对河南货物贸易面临的规模小、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从产业支撑、政府扶持和探寻新的贸易增长点等处入手来加以解决。
当前,河南正处于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站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对外贸易,保存量、抓增量、调结构,成为河南对外贸易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推进河南货物贸易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河南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河南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统筹谋划和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外贸企业自主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外贸商品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因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开放经验等因素制约,河南对外商品贸易结构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外贸产业结构转型压力逐渐加大。信息化产业革命浪潮下,国际市场需求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化,但河南省目前众多产业仍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上工业中的占比约为24%(2024年1-9月),而安徽省达到43.8%(2024年1-8月)。要更好对接国际市场新需求,河南产业亟需转型。
二是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贸易质量不高。表现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较低。2023年河南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3427.4亿元,仅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的0.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2663.7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4.5%,若剔除手机出口额,则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缩减至257.5亿元,占比降至0.4%。新的贸易增长点支撑力度不足。2024年1-8月,河南省外贸“新三样”产品出口70.3亿元,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5%,同期,安徽省“新三样”产品出口达到318.8亿元,占安徽出口总额的8.6%。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偏低。河南农产品出口额为191.5亿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5%,远低于山东(21.2%),反映出河南农产品出口能力与效益和农业大省地位存在一定的不相匹配性。
三是加工贸易多处产业链底端,加工贸易创新发展不足。从全国来看,加工贸易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其业务模式正逐步从OEM(代工)向ODM(代设计)以及OBM(品牌营销)转变。而河南OEM模式占比仍高达90%以上,多数加工贸易企业尚不具备按国外客户要求快速响应,并提供方案、报价、设计和产品的能力。
四是外贸经营主体数量不足,贸易效益亟待提升。2023年,河南拥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为1.18万家,远低于广东省(13万家)、浙江省(11万家)、江苏省(8.8万家)等外贸发达省份。此外,2023年安徽省拥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21万,超过河南,位列中部地区首位。同时,出口产品多呈现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数量增长幅度情况,即销售同等数量商品收入更少。2023年,蔬菜及食用菌作为占比较大的出口农产品,出口数量同比增长39.9%,但出口总值仅增长了7.8%。同时,主要出口产品未锻轧铝及铝材数量同比下降12.8%,而出口总值则大幅下降23.7%。而进口方面,金属矿及矿砂为进口量仅次于手机加工贸易相关产品的产品,2023年该类产品进口数量增长13.1%,进口总额则增长21.9%,即购买同等数量商品时,所需支出更多。进出口数量、价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河南贸易条件恶化、河南外贸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
二、推动河南货物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破解货物贸易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应当从扩大贸易规模、提升贸易效益入手,积极推进货物贸易转型升级。
(一) 培育和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是优化政府服务,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底气。以自贸试验区为依托,创新公共管理服务模式,在政绩考核中强化企业满意度指标评价权重;通过提供融资支持、信息服务、贸易纠纷法律援助等措施,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确保助力方式、内容、范围、责任部门的透明度和明确性。
二是开展链条式招商,夯实外向型经济基础。加强政府与企业协同,以构建完整产业链为目标,聚焦我省优势产业面向国际国内持续开展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建立稳定、权威且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对重点引进项目可适度给予用电、土地和环评方面的支持,并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履行落实引进项目承诺,保证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
三是着力培育和壮大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各地贸易促进机构、行业协会应引导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开展外贸业务,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对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在融资贷款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对于出口前景较好但遇到暂时性困难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或延期还贷的优惠政策等等。
四是支持外向型企业自主创新。以体制机制为保障,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强化产业创新对贸易的支撑作用;着力打造支持创新的氛围与环境,面向全国高校、社会、企业等机构举办各类创新大赛,对产品创新、经营创新、工艺流程创新等项目进行评比,为外向型企业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支持环境;加大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力度,提高河南在国际创新领域的知名度,吸引国际创新要素和成果向河南集聚。
(二)积极发展新型加工贸易,优化对外贸易方式
一是积极争取新型加工贸易项目落户河南。借助国家推动加工贸易区位转移的政策机遇,努力争取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拉动作用强的新型加工贸易项目落地河南。如应致力引进高端消费品加工、进口食品深加工、装备制造中间产品等项目。
二是加大对加工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加大对新型加工贸易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用好用足国家在高附加值产品加工贸易方面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实现加工贸易升级。
三是合理选择新型加工贸易的突破点。以保税维修项目为例,我国综保区内允许八大类70个税号的产品开展全球维修业务。目前,河南具备飞机维修、手机维修、盾构机维修能力,开展高端保税维修已有基础和条件。河南可围绕保税维修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保税维修产业园区,与相关国家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等,大力支持保税维修发展。此外,对于跨境物流要求较高的货物加工贸易、对人力资源要求较高的服务加工贸易、以及对网络开放和智能化要求较高的数字加工贸易等,河南均可酌情考虑并予以尝试。
(三)合理选择外贸增长点,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一是支持我省汽车产业提高出口竞争力。河南省汽车产业已初具发展优势,应持续加快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扩大汽车生产规模,重视汽车中间产品开发创新,增强汽车产业链条韧性,提升汽车单车利润率。同时,应积极引导汽车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共同完善海外服务网络,为海外市场提供全面的汽车销售、维修、保养,甚至报废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从而增强海外市场消费粘性。
二是着力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丰富农产品出口品种。根据河南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培育集约度高,耕地占用较少的优势农产品,建立农产品出口产业示范基地。同时,聚焦品种优化、种植管理、深精加工、品牌培育、营销渠道拓展等环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支持政策。此外,依托省内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冷链物流优势,支持研发预制菜,并着力解决预制菜加工可能涉及的土地、技术、质量安全和环保等问题,打造豫菜品牌,提速“豫菜出海”。
三是鼓励实体产业与跨境电商深度结合。利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不断挖掘和释放河南外贸增长潜力,扩大外贸规模。整合我省食品加工、服装鞋帽、化妆品、农产品、机械装备等中小企业资源,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支持与服务。如为企业提供各种展会信息,开展形式多样的河南优质产品宣介活动,提高河南产品的海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积极对接RCEP,精准把握政策机遇
一是加强与RCEP国家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合作。RCEP成员中的新西兰、日本和澳大利亚均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达国家,通过与其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合作,有利于促进河南农产品加工业水平提升,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聚焦降税幅度明显且拥有产业基础的行业着力培育外贸龙头企业。RCEP生效后,摩托车、化妆品等产业受益明显,可充分利用RCEP机遇,在相关领域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助力其扩大规模,树立品牌,进军国际市场。
三是积极参与服务业对外合作。RCEP的实施深化了区域内外包分工与合作,为我省外包企业,特别是技术外包企业,开辟了进入其他成员国市场的机遇。应充分把握机遇,推动服务业“走出去”。此外,RCEP在与数字贸易方面做出较高水平的开放承诺,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网上办公、在线教育、网络问诊和网上交易会等新业态的发展,因此,应引导河南企业积极参与数字领域的投资合作,推动河南省服务业弯道超车。(作者:雷瑛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管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