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坚持系统观念是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运用系统观念对改革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统筹各领域改革的耦合性和联动性,使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和成就。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一、何为系统观念?
(一)系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是一个“互联网”,任何事物都是这个“互联网”上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纽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使用了“系统”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世界相互联系的本质,而且还创建了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在内的概念来阐释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诸多范畴概念。
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基础上,产生了现代系统论。现代系统论不把事物看作实物、现象、个体的简单堆积,而是把它们当作系统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系统论认为,事物或现象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的特征。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各组成要素功能的发挥不是各个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其整体功能的发挥能超越各部分之和。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的诸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之间的比例、排列顺序等。合理的结构能够使系统功能得到优化,反之则可能阻碍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高层次系统由低层次系统组成,同时高层次系统对低层次系统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开放性是系统维持自身稳定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体上看,现代系统论为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确认,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普遍联系思想。
(二)系统观念是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普遍联系原理把统筹兼顾和综合平衡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站在唯物辩证法高度,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要求领导者要善于从整体、全局上指挥战争以及领导生产。这种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充分照顾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诸要素的辩证关系,以求达到各项工作的整体优化。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自觉运用系统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邓小平一贯强调“照辩证法办事”,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改革开放有序有效推进。江泽民提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胡锦涛提出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的科学发展观,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系统观念是新时代治国理政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治国理政要坚持系统观念。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系统观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习近平指出,系统观念是推进各项事业的“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全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提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高度,强调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强调了坚持用系统观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坚持系统观念?
从一般意义说,经济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这种系统性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考虑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观念,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从目标导向上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这要求我们遵循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看清改革各领域之间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领域的改革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确保各项改革举措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共同朝着总目标迈进。
从问题导向上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比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需要加强,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发展方式粗放需要进一步改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社会治理中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执法司法、社会公平正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这些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坚持系统观念,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本质和根源,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
从方法路径上看。系统观念要求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复杂多变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推进改革,注重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应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推进改革,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鼓励基层创新;既要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改革需求;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制定上相互配合、在部署推进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互彰显。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系统观念应处理好几对重大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不仅关乎国家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福祉与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它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然而,经济的发展不能孤立存在,它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氛围,而经济的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社会的进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总之,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关系的协调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重视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持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能够高效分配资源,然而市场的运行也需政府的宏观调控来保障其公平性和稳定性。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防止市场失灵,确保经济的平稳运行。然而,政府的介入也必须适度,过多或过少的干预都可能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边界,实现市场和政府的和谐共生。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和加强宏观调控上。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防止市场操纵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改革成果的共享性,为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经济的发展质量,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效率指的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产出最大化,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效率意味着以更少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产出,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然而,效率并非唯一追求的目标。公平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同样不可忽视。公平意味着规则公正、机会均等和结果合理,它关乎每个人的发展权利。如果公平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社会将可能出现不稳定甚至撕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要通过改革提升效率,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另一方面,要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活力与秩序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社会活力以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基础,社会秩序的长久稳定则依托于社会活力的迸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至关重要。
活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然而,活力并非无序的释放,而是需要在有序的框架内进行。秩序是一种井然有序的社会状态,它确保社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维护社会秩序,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治理等方式,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要求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既要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这需要我们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以科学的态度和精准的策略来推进改革。
(五)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与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安全是前提,发展是保障,两者同向同力,才能推进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只有在安全的保障下,发展才能持续稳定地进行。因此,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是实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考量。
首先,发展是改革的中心目标。只有通过发展,我们才能不断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在这些风险和挑战中,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前提因素。没有安全保障的发展是脆弱的,随时可能因外界干扰而中断。其次,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防范各种安全风险。这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防范外部势力干涉;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我们才能安心地发展,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进步。总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态度,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前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刘军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