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河南创新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4-03-04 17:28:29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创新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外部竞争和内部优化的关键因素。在2021年9月7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我省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

创新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外部竞争和内部优化的关键因素。在2021年9月7日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我省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而河南科技创新能力还存在区域创新能力弱,创新资源布局不均衡、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不足等问题,与先进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竞争格局,河南要从加强宏观调控、创新基础建设和创新生态链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适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一、河南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区域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中河南省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及排名情况表明,河南省创新能力的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13位,在综合指标中实力值排名较高,位居全国第10位,但是创新效率和创新潜力指标分别位居第17位和18位。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创新资源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方面,转化率较低。从细分指标来看,我省技术市场交易金额和增长率分别位居全国第13位和第11位,但技术市场企业平均交易额为459.19万元,全国排名22,转让的技术突破性和创新性较小,价值不高。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国外技术引进金额平均金额为0.02亿美元,全国排名23,外商投资企业中外资部分总金额增长率为-0.17%,全国排名30,我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还有待提升。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绝对数量排名位居全国第8位和第12位,但平均数和增长率却位居全国第27位和第28位。创新资源投入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产出,研发人员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023年我省新上市公司数量仅为4家,远低于江苏(58家)、广东(51家)、浙江(47家),与先进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当年风投强度位居全国第31位,规模以上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外部支出和技术改造支出分别位居全国第30位和第29位。企业与外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创新协同还处于较低水平,我省工业企业还未构建先进的生产力。

(二)创新资源布局不均衡

根据河南省18市创新资源投入和创新成果产出的数据分析,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排在1-3位的城市是郑州市(97.25分)、洛阳市(52.70分)、新乡市(35.65)。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数量两类创新资源投入排在第1-4位的城市分别是郑州、洛阳、新乡、南阳,而鹤壁、济源、周口、信阳等城市创新资源投入量排名较为靠后,与前几名城市差距较大。河南省18市创新资源的布局不均衡,较低的资源投入水平导致创新成果产出差距明显。

(三)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河南省企业创新活动活跃程度日益提高,但与发达省份相比,创新能力仍然偏弱。从202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资源投入情况来看,我省在研发经费内部支出方面位居全国第10位,但在外部支出方面位居全国第29位。其中,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企业均值为9.9万元,与国内领先地区的184.3万元相比差距较大;从技术引进经费支出来看,我省项目均值为575万元,而国内领先地区为33019万元。我省企均企业技术改造费用仅58.9万,与先进省份的307万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来看,我省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总企业数仅有12.8%,远低于国内领先企业(45.6%)。从2022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成果产出情况看,我省技术市场交易额企业每项交易均值仅411万元,与国内发达地区1815万元相比有较大差距。从发明专利申请数来看,我省研发人员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为429件,全国排名31。从有效发明专利数来看,每万家企业平均有效发明专利为19765件,与国内领先地区的229541件相比差距较大。

二、河南提升创新能力的路径和建议

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要从政府引导和调控、创新基础建设和创新生态链建设等方面,多角度、多方位弥补我省创新短板。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政府在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在顶层制度设计上,做好宏观规划。一是从宏观、长远和前沿的角度,对企业创新行为予以引导和激励;二是从税收、财政、信贷政策等方面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予以扶持;三是对技术扩散要予以监督和协调,使利益相关方获得共赢的局面,并促成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

(二)加强创新基础建设工作

从高等教育建设来看,我省高等教育发展近几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高等教育提质增速。但是,我省高等教育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比如一些低质错位学科要进行撤并;要建设一批空白急需学科;发展培养面向未来技术人才的未来技术学院;培育新型的交叉学科等。另外,我省高校以往更加注重纵向课题,但像粤浙沪苏等省份的高校非常注重横向课题,我省应该加强对横向课题的支持力度,增加横向课题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支持高校教师与企业协作,共同推进创新事业的发展。

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应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团队合作和团队学习,要努力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从高校层面来看,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是进行创新文化引导和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想法和做法,重视并经常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加和坚定创新创业的意识,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创新文化的形成。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政府要加大河南省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数字推动创新发展。加强数据中心和算力中心建设,数据中心对于提高数据安全性、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降低IT成本和能源消耗、加快创新和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算力中心在科学计算、精准预测、科学规划、仿真模拟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三)科学打造创新生态链

创新生态链有如下特点:成员之间相互依存、有共同的目标、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并共享知识和技能。本文认为创新生态链结构可以由以下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生态链结构图

 

1.从企业层面来看

政府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可以从税收上进行减免,比如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发费用,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进行加计扣除;对于从国外购买先进装备和实验仪器等,缴纳进口增值税和关税的,可以在地税部分进行补贴和返还;对于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普惠式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企业进行针对性补贴等。另外,还要加大对国外、省外高科技企业的引入力度,提升河南创新能力和水平。

2.从科研院所层面来看

科研院所应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链。首先,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的方法,把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通过市场化手段转让给有需求的企业方,使双方共同获益。其次,可以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做好科研攻关工作,提升企业创新成功率。再次,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以兼职的方式与企业长期合作,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3.从金融机构层面来看

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可以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贷款需求进行项目评审和风险管理。在业务模式上,可以进行一些创新,如贷款加外部直投等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使其度过初创期。金融机构还可以开发多种多样的信贷产品,如专利贷、知识产权贷等贷款模式,来满足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已经入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贷款,支持这些企业的创新研发。

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利用大数据,对创新型企业从资产状况、盈利情况、信用等级、社会信誉、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级,建立“白名单”制度,对于入库企业实行优惠利率、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金融支持,同时也有效的控制了金融风险的发生。

要积极引进和协调创业投资等社会资金,加大对创新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我省可以借鉴美欧的SBIR计划经验,政府资金只资助研发的前几个阶段,商业化阶段则由风投等社会化资金投资,实现精准化研发资助,分阶段、有步骤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要引入外埠资本,也要鼓励建立本地创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4.从产业园区层面来看

要做好园区物业管理工作。做好道路、供水、供气、供电、高速网络等园区基础设施服务,以及提供园区卫生、整洁、美观、安全等基本物业服务。另外,园区还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让企业的员工可以在放松之余,加强彼此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要做好科技创新服务。对于产业园区来说应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诸如工商注册、统一采购、货运代理、物流服务、人才招聘、中试服务、认证服务、研发成果申报等服务项目,使园区科创企业减少繁琐事务性工作困扰,集中精力于科研创新事业。

园区还要发挥创新中介和连接纽带的作用。打破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形成的信息壁垒,需要园区方发挥信息沟通中介的作用。如定期召开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会,打通双方沟通渠道;建立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网络信息平台,使双方能看到彼此的研究方向、在研项目和研究成果。从而推动双方技术和创新方面的交流,促成技术和专利的交易。

【作者:苗晓娜,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研究(2023ZT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