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深耕“四个注重” 在创新基层治理中彰显“五社联动”效力

2024-02-27 09:26:31 来源:映象网

[摘要] 202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202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同时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可见,党和政府对创新基层治理、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强烈诉求与积极倡导。

“五社联动”作为一种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机制,强调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统筹“五社”合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升级,其恰恰意味着我国社区治理进入了资源供给与主体参与更多元的精细化服务时代。那么,在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下,慈善事业作为民生事业的重要部分,如何撬动“五社”力量、激活慈善资源、破解民生难题,乃是当前创新基层治理、构筑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关键议题。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加速的社会转型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在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下,城市社区内风险的多重性、需求的多元性、群体的差异性等特征,且面临着资源单一紧缺、主体依赖性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足、社区公共意识薄弱等诸多困境。那么,如何有效撬动多方服务资源、联动多元治理主体、精准破解社区急难愁盼,进而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议题。

基于此,在落实民生事业的基层社区场域内,“五社联动”作为一种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保护机制,其强调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多主体之间的紧密协同和互助互补,充分发挥各要素之间的专业与资源优势,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依托“五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夯实民生保障,既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必然举措,也是有效发挥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协同作用的有效路径。那么,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对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民生福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要加快推进“五社联动”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效力,精准有力破解基层社区急难愁盼事项,有必要从“四个注重”寻求实践突破。

首先,要注重以党建引领为首要前提。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五社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切实保障“五社联动”机制的在地化高效运行。无论是凝聚党员群众、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还是多方整合资源、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抑或是撬动多元力量、促成治理主体间有效联动,均离不开社区党委的有力统合与全面支持。因此,“五社”得以“联动”的前提在于党建的核心引领,既要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多方的重要作用,也为社会工作开展专业化服务、推动五社之间“又联又动”提供政治承认与合法支撑。

其次,要注重以发挥社会工作专业引领力为重要支撑。社会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与关键力量,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和未来主力军,其深耕基层、深解社情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性质与独特优势。面对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筑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阻力与民生难题,迫切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党建核心引领下借助自身专业优势来精准识别群众需求、联动多方治理主体、动员赋能服务力量、有效整合社会慈善资源,尤其是要加强对社区志愿者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培植与赋能,激活社区内生服务力量,进而在专业引领与协商共治下推动多元主体从“不联不动”“联而不动”转向“联中动、动中联、又联又动”,真正打通服务人民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五社联动”效能最大化。

再次,要注重以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核心聚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而在“五社联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导向,重点聚焦在人民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的破解,这也是“五社联动”中各个主体要素得以“联”且“动”的重要条件与实践目标。因此,在党建核心引领和社会工作专业赋能的双重支撑下,“五社联动”实践效力的发挥,要紧紧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激活社区内外治理主体与各类资源,促使“五社”之间形成目标共治、组织共识与行动共识,进而以“五社联动”之实效来更为精准地回应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要注重以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为最终旨归。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等五社之间的优势互补、紧密协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精准聚焦、有序化解,既能够有效培育并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主体意识与内在动力,也能够激活社区内外的资源力量,促使更多的治理主体拥有参与权和话语权。从本质上来讲,“五社联动”强调社区党组织对各方主体的利益调和,以及对不同治理主体的团结和凝聚,并在社会工作专业引领与赋能下逐步形成一种“党建引领、社区动员、社会工作者赋能、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社会慈善资源助力”的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网络,进而真正构筑起多元主体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高丽 刘栩静)

[作者简介]高丽(1992-),女,河南省开封市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组织与基层治理;刘栩静(1987-),女,河南省镇平县人,郑州轻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

本项目是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党的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行动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XWH08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