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源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下,我们要传承弘扬好中华文化,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
深刻感悟中华文化,强化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细数河南历史文化,强调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要求我们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致信祝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河南文化文物工作作出4次重要批示。这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弘扬黄河文化、做好文化文物工作特殊重视、特意嘱托、特别寄望,赋予了河南沉甸甸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好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更加突出先进思想的文化引领,通过研究阐释传播中原文化,引导人们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切实提升全体党员和全社会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理解把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积极传承中华文化,提升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前,河南正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处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关键阶段。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迈向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加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大众的精神归属感、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形成河南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社会力量,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深厚精神支撑。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丰富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在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三皇五帝到如今,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黄河文明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发展进步,中原文化在中国文明历史中占据主根、主脉、主干地位。优秀的中原文化凝聚着中原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全面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离不开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文物和文化遗产发掘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全面系统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守护好中华文明的根脉。要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做大做强文旅文创产业,突出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打造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持续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转化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高泽敏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