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河南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4-01-05 16:24:5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

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挖掘内需潜力、增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河南省持续实施“十大战略”,奋发有为开拓新局,其中一条重要战略就是持续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我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3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23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07%,比上年末提高0.62个百分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省与全国65.22%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存在着城镇化统筹规划协调不到位、城镇之间发展不均衡、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亟需探索相应举措,提升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空间布局,打造现代城镇体系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根据各地区具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一是要高水平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用创新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郑开同城化,并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加快许昌、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与郑州融合发展步伐。二是要培育壮大副中心城市。增强洛阳和南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提级扩能,发挥南阳的豫西南桥头堡和门户作用,培育南阳省城副中心城市,提升其副中心城市能级。三要多层级协作,激发小城镇发展活力。按照区位禀赋和发展基础的特色及差异,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板为抓手,推动公共资源倾斜性配置,分类施策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促进有条件的城镇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引擎。通过积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主副引领、多级协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之间要素自由流动

城乡融合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和纽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县域转移。依托自然风貌和地域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小镇,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产业。强化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县域活则全盘活,县域强则省域强。要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彰显特色,在创新体制机制中激发活力、破解难题。二是要健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引导城市的人才、技术、资金参与乡村振兴建设。鼓励民间资金入乡,以解决乡村振兴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推行城乡一体化试点,加大力度支持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物流、网络、供水供气、消防安全等服务供给,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打造绿色、清洁、文明乡村。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联动、相互影响,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和依托,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实现空间优化和质量提升。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当务之急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此,河南应以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契机,在产业规划、产业培育、项目建设运营等环节抓住有利时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并进,在体制机制上保障转型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河南一是要着眼国内国际市场大循环、现代产业分工大体系,立足城镇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城乡发展要素,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培育和发展不同主导产业、特色农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就业空间,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三是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融合发展平台,构建符合河南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能源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烟草产业、房地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四、强化制度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发展的土地政策体系、财税政策体系、金融政策体系等,用制度创新鼓励、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要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河南应根据目前具体现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保护农业转移人口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特别是要确立农村各类资产权属,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消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二是要健全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以人的需求为导向聚焦城市发展,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吸引农业转移人口自愿落户城镇。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供给方面,让农业转移人口切实感受到对落户城镇的归属感、认同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吸引更多农业转移人口愿意落户城镇。三要完善财税金融保障制度。加强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建立多元可持续的保障机制,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防范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风险,丰富城市产业体系,进而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五、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市民需求增加,特别是个性化需求增多,对城市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南应坚持人民至上,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统筹好安居和乐业,把“人”作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满足市民多样化需求。一是要建设便捷舒适的宜居城市。要积极完善交通网络,打造便捷通勤圈,构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满足居民生活、出行需求。二是要加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数字技术,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整合共享公共数据资源,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使城市居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三是要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在产业发展、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坚持节能环保、清洁发展,构建城市生态绿色发展系统。同时,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开展绿色出行创建活动,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和绿色低碳出行模式。四是建设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深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和历史景观保护并制定保护标准和政策法规。同时,要彰显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大力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并积极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与旅游等相结合,发展文化遗产旅游,把文化作为城市的灵魂。(作者 郭晓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