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新闻学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2023-10-07 09:35:43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新闻学学科教学与实践如何接轨,新闻学学科发展如何协同育人,新闻学学科育人要注意哪些问题都十分现实地呈现在面前。

新文科建设背景对高校新闻学协同育人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新闻学学科教学与实践如何接轨,新闻学学科发展如何协同育人,新闻学学科育人要注意哪些问题都十分现实地呈现在面前。

一、开展协同培养是新闻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新文科建设必须直面学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路线图,解决学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助力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

一是高校新闻学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目前高校新闻学毕业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甚至无法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件。尤其是在媒介技术变化迅速的当下,适应新的媒介形式也成为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些现实问题都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高校新闻学毕业生专业实习不够深入。高校新闻学学科现有的培养计划和方式都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短期的专业实习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由此形成了高校新闻学毕业生专业实习不深入,无法实现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全面认知,缺乏对社会信息的关注,难以实现新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等问题。

三是高校新闻学毕业生缺乏对新闻的敏感性。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最强的专业素养在于敏锐地观察社会并发现问题。无论是稿件的写作发表还是调查报告的撰写,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社会观察和具备敏锐发现社会热点的眼光。但目前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短期实践无法达到锻炼提高新闻敏感的目标,需要更多实践提升学生对新闻的敏感性。

二、高校新闻学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

开展协同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但要分阶段实行,还要将育人工作落小落实落细,为此要开展三方面的协同工作。

一是开展院内协同。首先是做好专业协同。专业之间的协同主要指在新闻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课程之间做好协同,这主要反映在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上面。具体表现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协同、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协同、新闻写作与广播电视写作的协同、传统写作与新媒体写作的协同等。其次是学院实践与教学相协同。教学与实践的协同则主要表现在学院层面、学生工作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相互协作。许多学院的新闻报道通常是由学生具体负责跟进的,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有学生的支持和信息的共享。推进人才培养的协同,必须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学和学生的工作做好协同。

院内的协同要从教研室出发,整合专业的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了解专业单兵作战的弊端,从协同培养人才的角度推进相关工作。这往往需要学术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通盘考虑相关问题,这同时也对学科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教研室集体协商的形式推进相关工作,要切实做好任务的分配、能力的衔接工作。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意识地认识到专业协同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在具体实施中有阶段、有计划地做好任务的分配和落实。

二是开展院校协同。院校新闻学人才的协同育人主要是学院与学校媒体或者学校新闻宣传部门之间的协同育人。一方面学院层面的媒体不足以支撑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是学院层面的新闻事件也不足以支撑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新闻学人才培养必须在学校层面寻求更大的媒体支持和新闻支持。

在推进院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可以实施许多具体的工作。例如新闻专业的同学可以广泛地进入到学校的校园媒体、高校的宣传部进行实践。校园媒体的直接任务就是宣传学校、树立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这能锻炼学生在专业的认知中处理好新闻与宣传之间的关系。高校一般都建设有学校官网、校报和新媒体,部分高校还设有电视台、广播站等。在新媒体环境下,抖音、快手等平台也都成为学校媒体宣传的矩阵之一,迫切需要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实际上,在推进院校媒体育人的过程中,大胆尝试将部分媒体交给新闻专业的学院进行运营,特别是报纸、广播站、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更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具体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层面与学院层面的磨合和专业与宣传的碰撞,对学生的成长和协同育人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是开展媒体协同。校媒协同主要是指学校与专业媒体的协同育人。学校所面临的仍然是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此时,与媒体打交道不再是单纯的学院或者专业的问题,而是以学校层面进行的社会实践或者专业实习。媒体和学校作为各自独立的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协同的现实需求。许多媒体的从业人员需要专业的职称评审,通常情况下媒体在承担项目时空间相对狭小,尤其是地方性媒体承担项目的机会更少。学校在媒体项目申报时与媒体人员合作,同时又能结合媒体的需求提供其他相应的帮助,为媒体的发展和媒体记者的成长提供有益的支持,还能提升媒体吸收新闻专业同学参与协同的积极性。

三、新闻学协同育人实践要注意的问题

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学学科在校内的协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依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学校与学院层面要做好衔接。院校协同中,学院层面与学校层面的衔接推进是关键,尤其是在媒体共享方面,更需要学院与学校做好协同。在具体院校协同的过程中,学院需要深入到学校层面的媒体建设中,学校的媒体发展要与学院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院需要的是媒体平台和人才的培养,学校需要的是专业的人才加入和专业的媒体内容制作。专业课老师则在具体的专业队伍建设中发挥相应的作用,提供相应的帮助,实现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协同需求。

二是协调处理学生分流与平台建设的局限性。进入高校之后,新闻专业的学生就会直接面临着分流。一方面学校层面的媒体需要招收相应的学生来参与工作,以推进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这批同学往往思维敏捷,参与活动积极,能够成为学校媒体从业的骨干力量。另外有一部分新闻专业的同学会参与到学院的工作中来,但相对人数较少,并且做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具体工作,对于专业性工作的锻炼往往缺乏相应的操作和规程。这就存在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学生的分流、组织的需要等,导致新闻专业的同学无法全面地参与到专业相关的锻炼中来。协同育人只能立足于整体层面,使大部分新闻专业的同学能够得到相应的锻炼,而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同学的具体需求。这同样也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

三是注意建立专业媒体平台。建立一个专业的媒体平台或者媒体矩阵,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院内协同、院校协同,包括校媒协同都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学院还是学校,其媒体平台都具有一定的事业单位性质,其中宣传展示的成分占据多数。新闻专业当然需要做这些内容,但这些内容不能构成新闻专业的全部。有了专业的媒体平台,首先可以一以贯之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写作、编辑、策划等具体能力均能得以展示。其次能将一些中性的话题或者不适宜在宣传媒体进行展示的内容以专业的方式呈现,同时能克服学生平台锻炼不足的局限。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最根本的可能来自于媒体管理的连续性和专业指导的过程性。在具体探索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将其列为学分课程,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过程中所要求的能力进行具体展示。这样的探索目前收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和修正。(屈会超,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新闻学学科协同育人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JGLX043)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