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学习心得·大家谈⑤】耿明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河南路径

2023-03-13 09:31:3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象新闻“映象网智库河南”推出《学习心得·大家谈》专栏,邀请中央、省直等理论大家、业界名家,对总书记重要讲话进行阐释解读,与广大网友一起畅谈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同唱奋进凯歌。今天推出第五期——《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河南路径》。

编者按: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与代表们委员们共商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等重要指示。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象新闻“映象网智库河南”推出《学习心得·大家谈》专栏,邀请中央、省直等理论大家、业界名家,对总书记重要讲话进行阐释解读,与广大网友一起畅谈学习体会,分享学习心得,同唱奋进凯歌。今天推出第五期——《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河南路径》。

现代化的共性

就历史渊源和基本内涵来说,现代化是指传统农耕文明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转换的过程。现代化过程拥有六大特征:一是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转换到以分工和交易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二是从农耕为主导的经济活动转换为以非农制造和服务为主的经济活动;三是从乡村为主的生产生活空间转换为以城市为主的生产生活空间;四是从个体对群体的依附结构中解放出来转换为独立社会主体;五是从马铃薯集合松散式社会结构转换为有机体紧密型社会结构;六是社会治理体系从君主制结构转换为政党政治和集中统一与民主自由共存共生的结构。浓缩来说,就是创新和效率提升、财富总量增长、经济结构演化和社会结构重组。其核心是工业化、城镇化及社会成员收入和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这是现代化的共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共性是所有国家现代化都要经历的过程和要实现的目标。但由于国家之间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各自的现代化会有不同的路径。中国最突出的特点是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区域发展不平衡,最重要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走的一定是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

就经济方面来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至少呈现如下四个特征:

一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比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设有财经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所有有关经济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政策决策都由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拿出预案,由中央和各级党的最高决策机构通过后,由政府及其各部门负责组织落实。

二是内需拉动为主。发展和财富增长都是由需求拉动的,因为只有在市场上把产品卖出去,已经生产出来的物品才能真正转化为财富,下一轮更大规模的生产也才有动力和方向。在市场已经全球化的今天,对一个国家的产品需求有国内和国外两部分。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超过14亿,GDP总量已经超过120万亿人民币(见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人均GDP已经达到 1.25万美元(3月6日汇率1:6.9),国内需求总量很大,潜力也很大,足以构成强大的动力驱动财富总量持续增长。而不会像新加坡那样的小国要高度依赖外需,依赖国际市场。尤其是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后,投资需求逐渐弱化,消费需求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内需拉动为主的发展格局就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突出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深层原因。

三是政府集中配置资源占据主导地位。市场配置资源还是政府配置资源,在经济理论中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百年的争论和探索,现在的共识是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配置资源在经济体系中可以共存,各国的差别仅在于各自作用所占比例。中国作为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是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必然逻辑。政府主导资源配置首先表现为政府具有集中资源进行各种投资建设和重要领域直接从事经营活动的职能。这在经济运行层面表现为各重要领域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占据主导或完全垄断地位,如电力、通讯、军工、能源资源等。其次是政府通过政策杠杆撬动资源以市场化方式流向涉及国家战略意图的方向和领域,如特殊的产业政策和通行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等。

四是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大国经济的特点之一是内部不平衡,中国尤其突出。由于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原有基础等因素的差异,国内区域不平衡问题一直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东中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但不管是经济现代化自身的逻辑还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逻辑,都要求实现区域平衡发展。所以,推动区域平衡发展一直是我们国家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从世纪初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到现在重点实施的缩小南北差距政策,都是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努力的集中体现。

河南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犹如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由自身的各种特点决定,必然走不同于他国的现代化道路一样,河南作为中国一个相对独立的省域经济体,也会因为自身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区位交通、发展基础和发展水平等的差异,而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彰显出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和人口大省,人口总量大,农村滞留人口多,城镇化发展滞后,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任务重。河南户籍人口接近1.1亿,常住人口接近1亿,省域外净流失人口超过一千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07%,相比全国的65.22%,低8.15个百分点。未来全国平均城镇化率按照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计算,至2035年是80%左右。“两个确保”确定的城镇化率目标是到2035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接近24个百分点,据此测算,未来15年城镇化率年均提升幅度需达到1.6个百分点。这个任务还是相当重的。

城市吸纳人口的重点是国家及区域核心城市省会郑州、17个省辖中心城市和100余座县城。未来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建设用地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稀缺的建设用地资源,从省政府及其相关责任部门及省级以下各级政府和相关责任部门,应根据国家已经批复的农业、生态和城市用地三条线核定的各类用地指标,明确各不同区域空间三条线的界限,并据此对各级各类城市目标规模、结构和发展使用节奏做出科学谋划规划,保证稀缺建设用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加快城市人口吸纳的第二个重点,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市承载力,使单位面积能够吸纳更多的人口,产出更多的GDP,所谓“亩均论英雄”。

第三个重点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承包地和宅基地)、城乡户籍制度和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资源优化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促进要素向城市集中,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

二是做大做强核心城市,提升其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受效率驱动的影响,现代化都是一个要素聚集发展的过程,表现是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特定空间越来越密,最后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在这种发展格局中,核心城市对整个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区域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核心城市之间的竞争。河南的区域核心城市自然是省会郑州。郑州近年来虽然发展迅速,进入超大城市行列,且排名靠前,也位列国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但其以创新能力、产业层级、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等为代表的城市能级还有待提升,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也亟待提升。所以,郑州应该借区位交通优势和现有的规模基础,在上述几个方面尽快补上短板,提升能力,提高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当然,郑州也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推进与周边城市一体化,做大做强都市圈和城市群,形成发展高地和增长极,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龙头。

三是提升创新能力。首先是加快落实省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创新方面的各项部署,如:重建重振科学院,赋能中原科技城,建设十大重点实验室,依托优势企业建设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群体,构筑应用型创新体系;建设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培育河南科大、河南师大等为代表的优质高校数十个一流学科,构筑高校基础创新体系,等等。其次,从长远看也是最重要的,是着力在全国全球范围内引进高水平大学或其分支机构之外,努力争取国家的帮助,恳求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在河南建设一所直属高校和直属研究所,这对于形成真正的国家级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端要素聚集基地,提升郑州及河南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第三,是在大力度吸引高端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第四是吸引和培育风险资本聚集,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四是提升制造业规模和水平。首先是摸准科技创新和产业演化的脉搏,瞄准前沿,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完善配套体系,形成国内举足轻重、国际有影响的庞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突破的方向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三大领域。主要承载地和牵引龙头应该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其次是通过技术创新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使老树发新枝,催生出新的产业和产业集群。在这方面,平煤集团做的比较好,它以煤炭及其焦化为基础,分别牵引出了尼龙和硅碳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且进入行业前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五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激励和保护力度,激发其持续创新创业的冲动。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无需多说,但近年来,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精气神不足,发展激情和创大业动能不够,已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亟须解决。

六是县域“起高原”。该问题各方已有系统讨论,这里只想强调两点:第一是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不能再局限于一村一乡闭环推进,这样不仅会因财力不足造成烂尾,也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极大浪费,一定要从整个县域的角度统筹考虑解决方案;第二是要以县城为中心,以前瞻三十年至少是十五年的眼光,在认清规律,摸清底数,准确判断未来人口流动聚集方向的基础上,对县城、乡镇及村落居民点的规模、数量和空间结构布局作出科学规划,并经过论证,形成法律,严格遵循。当然,这些研究和谋划规划应该请专业智库机构来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效率驱动的现代分工体系的基本要求。

作者:耿明斋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 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 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

监 制:刘克军 邢军

策 划:宋涛

统 筹:孙川 闫莹

 

执 行:崔二强 赵剑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