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原因分析

2021-03-04 14:11:29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河南省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村落基本情况、空间格局、民居与公共建筑、公共空间与景观、生产生活场景、民俗文化、文献资料等,十分丰厚,是发展全域旅游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资源。

河南省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村落基本情况、空间格局、民居与公共建筑、公共空间与景观、生产生活场景、民俗文化、文献资料等,十分丰厚,是发展全域旅游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资源。当前,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委省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保护与传承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加强村落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进而提升旅游休闲服务水平,对发展全域旅游意义重大。同时,对传播好乡愁文化,讲好河南故事、塑造河南形象,为河南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十分重要。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传统村落在不断地受到新文化的冲击和空间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文化景观也经历着变革,出现或缺失和或趋同的现象,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一、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新型城镇化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2020年5月22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其中就包括新型城镇化建设(其余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城镇化是党和政府均衡解决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问题、三农问题、产业升级推动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更是2021年以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拉动经济内循环的最大潜力所在。

当前,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一是城镇就业机会推动大量农村青年走进城市,进而导致传统村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趋势,空心化趋势在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二是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没有得到及时的、应有的管理与修补,影响了传统村落的原有风貌,甚至噪声不应有的衰败;三是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造上,使用彩钢瓦棚,使得乡村文化景观的原真性、多样性在逐年下降,传统文化景观基因在逐渐改变、流失。

2.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健康产业开发的挑战。

保护传统村落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旅游业。国家文旅部2016年公布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9年11月公布了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河南省有3个。2018年9月、10月,河南省旅游局分别公布了第一批35个、第二批74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合计109个;2020年9月,根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推荐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的通知》安排,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了拟入选的150家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名单。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特色村已经从点到面,实现了18地市全覆盖,个别乡村更是通过挖掘村落文化遗迹、民俗文化以及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以旅游业带动乡村住宿、饮食服务业、农业观光采摘业等,实现了多样性发展。

但是,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传统村落由于整体性和原真性原则的坚守不到位,对传统民居的改造、修缮等,部分地破坏了传统村落格局和历史文脉,失去了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而致使传统民居的文化魅力也难以保护与传承。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在于存续和弘扬优秀文化基因,旅游只是发挥其价值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不能为媚合一段时期内某些低层次的旅游需求而损害传统村落的核心价值。

当然,一些地方传统村落,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旅游业尽管上马了,但是规模小,没有特色,吸引不来游客,更不足以成为当地支撑产业。

3.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挑战。

30多年来,国家、河南省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乡村旅游业的引导和管理,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的评选,既是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示范与督促,也是对其加强管理的表现。21世纪以来,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开已逐步走上有序化状态。

同时,管理、评比制度的出台,极大地提升了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服务水平、质量,使这一领域的管理渐具规范。2011年11月,河南省旅游局出台了 《河南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评定与管理规范》,明确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定义,制定了一星级到四星级从低到高四级评价等级和评定办法。2013年,经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河南省颁布了《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2017年12月,河南省又发布了修订后的河南省《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等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并于2018年3月6日开始实施。这是河南省乡村旅游管理规范化、完善化的标志。

地方政府对当地传统村落制订包括旅游休闲发展规划在内的各种开发规划,也注意到了国家、河南省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传统村落的地域性、文化的差异性特点,但是,过多的关注了乡村旅游,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在很多发展起来的传统村落里,我们都会看到惊人相似的一幕:红灯笼、石板路、风雨桥、水车等成了传统村落的标配,村落内经营的商店、所卖的纪念品也是与其他村落一模一样……乡村旅游规划没有深入挖掘与村落风俗民情、乡土文化艺术、民居建筑、传统劳作方式等相关的文化景观,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关注到了乡村自然风光,丢弃了特色。

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1.现有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案只有古村落的空壳,缺乏活态遗产——乡村文化景观规划,不够接地气。

现有的方案,涵盖村落保护、产业发展、景观绿化、配套设施、旅游规划等诸多方面,但看起来更像乡村城市,而不是文化乡村。

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该注重提升文化内涵,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规划传统村落,比如针对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统村落,可进行保护规划以建设成古村镇,针对生态环境保存良好的传统村落,可进行保护规划以建设成旅游村镇,一方面能够保护村落,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部分闲置多年、空心化了的传统村落阻碍了其自身的保护和发展的步伐

 青壮人口流向城市、村落古建筑衰败,村落文化消亡,是当前传统村落“空心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由于没有将村落民众的现实需求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没有充分挖掘、传播与实现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村落民众纷纷外出,没有村民回归村落,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任务更重。村民是村落文化的载体,是村落文化景观的实施者、行为者,缺乏村民参与将不可避免失去原真性、生态性。

3.传统非遗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机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足以代表一方文化,并为当地社会所认可的知识类、技术类与技能类传统文化事项。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明确的定义:“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河南省非遗项目很多,河南省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工作。2006年,公布《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实施意见》,目前,已经公布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批,又有三批拓展名录。

一些表演类的非遗,由于传承人年龄偏大,加上经济效益不好,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另一方面由于在新媒体环境下,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使得传统非遗的受众越来越少。因此,除了春节和主题活动外,平时很少能看到,也更体味不到非遗蕴含的乡风民俗,领略不到村落非遗的文化气息。传统村落文化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景观逐渐衰落。

4.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没有深入挖掘文化景观元素

一是河南省众多而深厚的文化遗迹景观、科举文化景观、民俗、技艺文化景观、民间信仰景观、古树古井景观、古商道景观等尚没有形成专业的旅游产品或者旅游目的地。二是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地,旅游产品多集中在自然景观和与之相关联的乡村民宿、农家乐、土特产、旅游商品服务等内容上。即便如此,对自然景观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发掘不多或者停留在表层,很多自然景观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如风景名胜,其取名,与神话传说、名人、历史事件、诗词、美好愿景等有关,直接或者间接的表现出某种文化意蕴。同时,在村落中发展出来的相关住宿、餐饮,也是只有皮毛,没有任何文化内涵、地方特色。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全域旅游视野下河南传统村落化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立项批准号2020JC67)阶段性研究成果。

(金荣洲  郑州黄河文化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