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社区风险治理的困境与破解

2020-11-11 14:15:08 来源:映象网

[摘要]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主战场之一。2020年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社区积极参与全民疫情抗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直面社区风险治理困境,提升社区风险治理能力更显迫切。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主战场之一。2020年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社区积极参与全民疫情抗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直面社区风险治理困境,提升社区风险治理能力更显迫切。

一、社区风险治理的重要性

在社区治理中,社区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所有传统的、新兴的突发风险都对社区治理理念、方式、方法创新提出了要求,做好社区风险治理,提升社区韧性意义重大。

(一)做好社区风险治理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以人民为中心,回望来程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自由,立足当下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俯下身子,密切联系群众,厚植执政的群众基础,必须提升社区风险治理能力,形成共有、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做好社区风险治理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社区建设,加强社区治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直面各种可能的社会风险,并有效应对。

(三)做好社区风险治理是筑牢执政根基的需要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筑牢执政根基,就要增强社区治理的有效性,使其更好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这既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筑牢执政根基的有力手段。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风险隐患及挑战更加严峻复杂,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强化社区风险治理,走进群众,更好倾听群众心声,更准确地把握群众需求及其变化,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了解社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风险源头预防破解风险,有助于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社区风险治理面临的困境

虽然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但从风险治理上看,社区风险治理面临着如下困境:

(一)部分社区风险治理滞后,基层党建引领不足

部分社区在排查风险、细化风险点,通过标准的风险监管清单进行风险压力测试,形成更符合社区情境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防处置的有效性上乏力,防范与应对风险反应迟滞,社区治理成效差异大,治理满意度不一。这与部分地方基层党建引领不足密切相关。受思想观念冲突、贫富分化的影响,某些社区党组织组织力弱化,少数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先锋模范意识淡化,社区权威呈现分散化趋势。社区党组织权威性弱,动员力就有限,民众认可度就不会高。同时,受制度安排与法规政策缺失的影响,有些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结合不够,基层存在脱节现象。这既表现为党建理念的相对滞后,如习惯行政命令;表现为党建模式的相对传统,缺乏新颖性,对年轻群体吸引力不足;也表现为基层党组织在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上存在短板。

(二)社区多元主体间关系没理顺,社区风险治理没有形成合力

从类别上看,社区治理主体包括党的基层组织、政府行政组织、社会自治组织、市场化组织、居民等,但在具体的社区治理中,城乡社区的组织体系比较复杂,各治理主体间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各行其是导致合力难以形成。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社区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显得有点无助、被动。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基层政府有指导也有缺位,配套跟不上,社会组织发育不足情况凸显,居民因意愿与渠道等因素而参与有限,市场存在一定的失灵倾向,社区居委会承受来自多方的压力,协调各方,却需要面对各主体的能力不一、协同不一致的状况,导致合力难以形成,加上个体面对风险时理性或非理性的判断与行动,执行预案防范风险时可能出现偏差,甚至干扰。

(三)社区人手不足、能力有限,社区队伍建设滞后

当前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大体有三类,一是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下沉到社区的干部,这部分人员数量较少,分包片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一是社区居委会人员,这部分人员数量不多,年龄层次偏大,有一定的工作积极性;一是社工及社会组织人员,这部分人员数量不一,流动性较大。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待遇不高,社区人员队伍虽有一定防范与应对风险的经验,但受事务性工作多,且不擅长运用新的技术手段的影响,防范化解风险专业性不足。加上人员培养制度落实情况不佳,社区人员队伍建设滞后。社区治理的成效与社区人员特别是管理者的态度、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大部分社区人员知识化、专业性不高的现状也制约着社区治理能力的提升。

三、破解社区风险治理困境的路径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状态,更提醒我们要有针对性地提升社区风险治理能力:

(一)完善制度安排,切实发挥好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强大的组织资源,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资源。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要切实发挥好社区治理特别是风险治理中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

1.重塑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权威

社区的战略单元地位,风险处置的战时状态,都要求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权威。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重塑其权威的思路有二:

一要充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同地方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具体问题不一,解决策略也相异,但唯有重视才能想方设法去解决。要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导向,推进社区党组织在组织、宣传、服务群众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组织力,增强服务力、矛盾调解力。

二要选拔任用敢于担当、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双措并举。尤其要培养选拔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重要思想,明确“政治过硬、能力复合、专业突出”的用人导向,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符合“四有”(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标准的“一线指挥长”队伍,既把基层的优秀干部选出来,也让优秀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用起来,发挥优秀干部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的骨干作用。危机时刻,党员领导干部的挺身而出,靠前指挥,敢于担当,救助老弱,更能彰显、巩固、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

2.完善制度安排健全体制机制

一要完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基础,要充分关照社区各利益方,推进基层党组织与社区一道扎实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在抓好社区服务的同时积极防范应对社会风险,在社会风险排查、防范中,做好风险公共产品的供给与保障,促进风险治理中的协同,增强社区居民安全感。

二要健全社区治理法规制度,完善社区治理尤其是风险治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现行应急及突发事件法律法规数达四百多种,城乡社区面临的风险较为广泛,其治理也涉及多部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虽可引导社区提高风险防范与处置的能力,降低风险损失,但仍需与时俱进地加以健全和完善,如社区志愿者参与应急,在组织流程上应更明确,相应保障上更清晰,以更好动员群众,提高风险防范化解力,有效消减各类社会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

(二)依托平台促使社区多元主体形成治理合力

“互联网+”与社区治理的结合是一场重大的革命。电子化综合创新服务平台的出现,改变着社区治理的方式,也有助于不同层级间、不同主体间的互动联通。

1.依托平台促进多元主体合作

一要完善多元主体合作平台。从实际出发,树立社区治理新思维,在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前提下,以平台为依托构建多元主体间伙伴协同关系。完善合作平台,要对社区治理组织架构进行重构,厘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各类主体的职责及各主体间关系;要建立多元主体联动机制,破解社区其他组织与政府间纵向互动渠道不畅、社区多元主体间缺乏横向联系的困境,形成联动网络;围绕治理目标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对社区治理具体事宜进行联议、联管、联调、联建、联动,整合分散资源,形成治理合力。

二要充分用好先进的技术平台。伴随着社区治理的发展,管理服务内容更加庞杂,要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推进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加速政务服务门户网站、政务APP、微信、支付宝平台的整合,让社区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处理事务,加强多元主体的联通。同时提高社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做好多线信息数据汇聚后的分析工作,使风险点的信息变化直观,有助于推进风险信息研判,提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效率。

2.优化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培育选择

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包括党的基层组织、政府行政组织、社会自治组织、市场化组织等,这些主体的力量大小不一,推动多元主体共治,要求对社会自治组织进行培育监管,对市场化组织进行优选。

一要加强社会自治组织的培育。社会自治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一定的专业性,在社区治理中能有效弥补其他主体在治理中的不足。在此方面,国外社区治理中非盈利组织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志愿团体、慈善组织、社区组织、民间互助组织等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地位很重要。受注册政策等客观限制的影响,当前我国新社区自治组织存在注册困难、社会信任度不高、资金不足等问题,独立自主性差。对此,针对不同类型社会自治组织的特点,政府应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精准施策,增强其专业性和服务能力,推动在地化社会自治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二要加强对治理多元主体的优选监管。社区治理主体多元,有的时候,若对某一主体优选监管不到位,不仅会出现治理的低效、混乱,甚至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如社区物业等市场组织或其他社会专业组织的选择。

(三)大力推动社区治理队伍建设

1.推进社区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对现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培养,壮大社区队伍力量。针对大部分社区人员年龄偏大、知识更新不足的问题,要实现社区人员培训的常态化,社区党组织干部的培养制度化,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服务居民的能力,并将应急管理知识列为培训重点内容之一,以提高现有社区人员的素质。社会风险视域下,社区队伍在基层党建引领下,既承担着日常社区管理的职责,在风险状态下也能协助解决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如此次疫情防控中,社区队伍既应急响应,统筹资源,也承担社区封闭管控、消毒杀菌、社区人员生活物资需求服务等具体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工作人员非常有限,在风险防控的“战时”状态下,人手本地性的要求,除下沉力量外,应充分动员社区内的党员、志愿者、居民参与其中,充实壮大社区队伍力量,助力风险防范化解。

二要借助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力量,培养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是以社区为基本服务区域,为社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社区治理愈来愈成为一项专业的事情,社区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也是趋势。为此,要将社区队伍建设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制定有发展性的培养方案,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政策。

2.完善社区队伍管理办法

社区风险治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要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社区队伍管理办法,如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等统一纳入社区工作队伍中,实施统筹管理;在招聘选人上,实现社区工作人员由“行政化”选人向“社会化”选人的过渡,人事部门负责招聘,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统一管理,社区组织分类使用,以优化社区治理团队的人员结构,实现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的合理分布;在人才培养上,培训制度化,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在职业规划上,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向上流动制度、专业人才合理上升路线;在薪酬待遇上,可比照事业单位人员确定基本薪酬,根据社区工作情况给予特殊补贴等。努力让社区人员有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有恰当的薪酬待遇,让社区专业人才愿意来,有奔头,留得住,助力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丁  琼)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