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也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伴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也从跟随学习逐步走向自主创新,日益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国际关系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从翻译引介西方理论到运用既有理论解释现实,再到立足中国实践创新研究路径和理论范式,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日渐成熟。
我国学者积极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立足中国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解释。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也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智力支持。
我国学者正在为理解和应对世界格局变化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范式和解释框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也对国际关系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国际关系发生积极变化。伴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我国国际关系研究也从跟随学习逐步走向自主创新,日益发展壮大。
积累丰硕研究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亟须建立专门机构研究对外关系、培养外交专业人才。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创办外交学院,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苏、美、日和欧洲主要国家进行研究,60年代又建立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评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宣传社会主义优越性,并开始对亚非拉地区的国家进行研究。我国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外交理论出发,探讨国家主权原则、“三个世界”理论等议题,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国际政治和外交需要的对策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际关系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作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研判,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对外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发展与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国际关系研究需要解释和应对的问题愈发庞杂。国际关系学界开始翻译引介西方国际关系经典著作,并从学理上探讨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经过不断发展,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具备了初步学科意识和基本理论阵地,学者们开始提出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倡议。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加速,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格局的变革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解释,这为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动力,出现了不少运用多元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不少学者有意识地将中国的实际情况摆进去,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过知识和理论积累,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立足本国国情和世界发展大势,理论自信和创新勇气日益增强,对外来理论和方法进行批判式吸收借鉴,对本国重大外交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提炼和理论升华,形成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力图打破国际关系研究中西方话语的束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成为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命题,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主体意识、学科自觉、学术自觉显著增强。
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相互促进
回顾和总结我国国际关系研究70年发展历程,成绩显而易见:学科体系不断健全,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从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到理论范式,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
满足重大战略和现实需要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进步与各个时期的世界局势、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中国外交实践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何研判国际局势、评估我国对外战略、把握我国国际地位与作用,都是具有高度理论性与现实性的议题。学者们广泛借鉴国际学术界的有益成果,积极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特别是立足中国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解释。理论发展与解决问题相互促进,推动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不断推进,并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智力支持。
坚持中国视角、总结中国经验是理论创新的基础。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如何更好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学者们将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传统和当代实践融入国际关系研究,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努力为国际关系理论提供新概念、新表述,不断创新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也推动了世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国际学术交流互鉴是促进理论发展的重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视角和议题较为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从翻译引介西方理论到运用既有理论解释现实,再到立足中国实践创新研究路径和理论范式,我国国际关系研究日渐成熟。在交流互鉴中,我国国际关系研究并没有迷失方向,而是有效鉴别西方理论的局限和不足,积极吸收我国外交实践经验,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逐步形成既服务大国外交需要又与国际学术界开放对话的良好局面。
以充分自觉自信开辟研究新路径
面对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国际关系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研究的功力还不足,学术原创能力总体还不强;国际化、高水平、专业化人才比较缺乏,专业培养教育体系依然不够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
创新是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今时代深化国际关系研究的必然要求。重大国际关系研究成果往往是在回答和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形成的。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演变,个别西方国家采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政策,导致全球治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面对世界秩序重大变迁和全球治理的新挑战,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伟大实践,我国国际关系研究需要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我国学者正在努力为理解和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提供令人信服的理论范式和解释框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自己的贡献。
理论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需要摒弃学科发展中的封闭保守观念,在回应、解答问题中提出真知灼见,这是促进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国际关系研究必须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特别要加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思想新实践的研究阐释,不断总结新经验、提炼新理论。
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对理论创新极为重要。要树立学术共同体意识,加强核心团队建设,打造学科发展高地,完善包括学术队伍、学术协会、学术评价机制等在内的学科建设机制。在引导研究者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拓展前沿理论视野的同时,注重培养多面手,让他们掌握多学科知识,善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经验、当代实践与国际关系理论概念范式相结合,克服言必称西方的倾向,防止简单照搬西方理论阐释国际现实和中国实践,从而开辟我国国际关系理论自主创新的新路径。
当前,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创新发展充满期待,我国学者更应树立充分的理论自信和学术自觉。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长期的外交实践经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等,为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厚实基础。我国学者要坚持科学方法论,增强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概念范畴、规范术语、原则规律和内在逻辑,构建符合国际关系发展本质的理论体系,在与国际学术界的平等对话和理性交流中展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独特魅力。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教授、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