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中原党建 > 正文

以党建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2025-10-29 08:38:39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对于“两个大计”具有深远影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对于“两个大计”具有深远影响。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强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提出了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命题。

一、党建为何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在新时代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要求各级党组织落实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总是为这个国家的阶级统治服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把人训练成机器”的那种教育,指出共产党人就是要使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保证这一方向和目标不偏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并以强有力的党建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引领广大教师不断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得到有效落实。

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战略追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伟业,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教育作为科技和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师队伍作为办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求:“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师德失范‘零容忍’”。以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是强教、强师的必由之路,是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诉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系统肩负的核心使命。完成这项光荣使命的主体是教师,广大教师不仅要通过“言传”更要通过“身教”,以自身的思想境界、学术修养和人格魅力,来促进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完成时代新人的塑造。这个过程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所讲的“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只有以党建引领广大教师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学生才会亲其师、尊其师、敬其师,进而信其道、奉其教、效其行,教育系统才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破解师德师风现实问题的迫切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已达1891.8万人,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师德不彰、师风不纯,不仅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从教育部自2019年至2023年公开曝光的13批、96名教师违反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来看,违反课堂纪律、学术不端、收受礼品礼金、侵占学生费用、体罚学生、吸毒、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甚至骚扰、猥亵、性侵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显示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发挥党建的政治引领、思想塑造、制度规约、典型示范、惩戒警示等功能,引领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是一项迫切的现实需求。

二、党建何以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执政地位、组织体系的制度优势、思想教育的成熟经验、党员教师的示范效应,为党建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独特优势与丰富资源。只有通过党建的政治引领、思想凝聚和组织保障,才能激活教师群体的精神基因,涵养高尚师德师风。

全面领导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党的领导是引领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加强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铸魂,能够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正确价值指引;以思想建设聚力,能够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以组织建设强基,能够打通师德师风建设的“神经末梢”;以作风建设塑形,能够以良好的党风促教风带学风育师风;以纪律建设立规,能够明晰师德师风的红线;以制度建设固本,能够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党建工作抓实抓好了,师德师风建设就有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组织体系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架构和“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运行特征,赋予了党建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独特制度优势。从纵向贯通看,党组织通过“中央决策—地方(部门)执行—基层落实”的闭环体系,实现党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全面领导。如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国务院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安排部署,教育部和各地召开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推进会,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具体落实。从横向协同看,党组织主导、各部门联动,能够充分调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资源。如师德师风考评,可由学校党委顶层设计,教师工作部门牵头实施,人事部门提供考勤数据,教务部门反馈教学质量,科研部门核查学术诚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学生评议,纪检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执纪问责。这种贯通协同、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将师德师风建设由“个体自觉”升维为“组织赋能”,能够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治理效能。

思想教育的成熟经验。高尚师德师风的养成,关键在于教师思想素养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建设经验,比如,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搞脱离群众利益的空洞说教;善于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等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对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具体而言,我们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激发“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意识,无疑会对高尚师德师风的养成发挥基础性作用。保护好教师的待遇,维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也会对高尚师德师风的涵养具有推进作用。综合采用师德宣讲、会议座谈、走访慰问、考核奖惩、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方式,能够有效促进高尚师德师风的养成。把党的成熟经验用活用好,师德师风建设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党员教师的示范效应。长期以来,我国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教师代表,比如以“用毕生精力践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走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李保国,实践“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等等。他们以坚守和奉献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展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与责任担当,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宝贵资源。大力宣传和弘扬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来开展师德教育,更能激起人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和实践中的效仿,就能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不仅如此,榜样既是思想教育的载体,也是组织动员的纽带。在党建工作中通过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利于推动形成更多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三、党建如何引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不是“空头政治”,而是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以政治建设铸师魂,以思想建设聚师力,以组织建设强师基,以作风建设塑师形,以纪律建设立师规,以制度建设固师本,为师德师风建设注入政治灵魂、提供方向指引和强大动力。

以政治建设铸师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组织将“为谁培养人”作为师德首要标准,系统设计谋划师德师风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锚定建设方向,层层推进落实。按照“讲政治的教育家、办教育的政治家、办学治校的管理专家”标准选任学校书记、校长,明确学校主要负责人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高校院(系)主要负责人责任和班子成员抓师德师风建设的“一岗双责”,并将履职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对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及教师引进、培养、表彰、奖励、职称职级评定等事项,先由院(系)党组织会议对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进行把关,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

以思想建设聚师力。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教师,推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责任意识入脑入心。建立健全教师入职培训、思想政治轮训、定期理论学习等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创新师德师风教育方法,通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创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打造师德典型宣讲品牌、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举办老教师荣休仪式等多种方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以组织建设强师基。把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学校基层党组织打造成贯彻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决策部署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拔党建强、业务精的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把广大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设立“党员教师先锋岗”、选树“党员师德标兵”、开展“党员亮身份、育人晒承诺”、教师党支部书记讲师德主题党课等活动,将师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师德研讨等业务活动,打通师德师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推动高尚师德师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以作风建设塑师形。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风塑形象,以党风育师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改进会风文风,为教师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潜心教学科研。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强化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克服政绩观偏差、工作推诿扯皮、作风漂浮等问题,健全教师意见反映和权益保障机制,涵养尊师文化,提振师道尊严,使广大教师在舒心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工作生活。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杜绝党员干部得过且过、随意决策、铺张浪费乃至在尽职晋级、评先评优、项目申报等工作中与教师争利的问题,净化学校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带动高尚师德师风的形成。

以纪律建设立师规。把纪律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强化政治监督,深化各级各类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和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探索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细化师德禁令,开列负面清单,建立预警谈话机制,全面构筑师德师风建设的“防火墙”。严肃查处学术不端、师德失范等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对全体教师形成震慑,促使广大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发掘各级各类学校的红色基因、纪律印记、廉洁元素,针对高校党员干部、教师等不同群体开展党纪校规教育,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制度建设固师本。把制度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完善制度体系,织密制度笼子,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在党建工作中嵌入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将师德表现纳入党员教师民主评议、干部选拔任用核心指标等等方式,强化党建引领、党建参与,解决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两张皮”问题。建立健全协同治理机制,明确学校各级党组织、党的工作部门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责任,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统筹人事、教务、科研、教工、学工、纪检监察部门以及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破除“碎片化”难题。建立健全师德考评机制,制定教师入职政审、学习轮训、年度考核、晋职晋级、评先评优、荣休表彰等具体办法,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培养体系,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

洪振涛,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党建引领下的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研究”(2023-DJXM-063)的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