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中原党建 > 正文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2023-02-10 08:40:25 来源:河南日报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粮食安全作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重点内容,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粮食安全作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重点内容,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当前受国际局势动荡、气候异常变化、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袭击,加剧了国际粮食安全问题,引发了全球粮食、能源、农资价格飙升。特别是俄乌冲突再次拉响粮食安全警报,粮食不安全人口比重从11.3%扩大到21.3%。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粮食安全“头等大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的要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实现了粮食总产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小麦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用全国1/16的耕地,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向省外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左右,是全国五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成为“国人粮仓”“国人厨房”“世人餐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突出作用。

守住耕地红线底线

坚定落实“藏粮于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开展耕地保卫战,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让越来越多的“望天田”成为“高产田”。既要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带位置、带坐标下达耕地保有目标任务至各市县,定期考核刚性指标、终身追责;更要提升耕地质量,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测土施肥、保护性耕作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大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提质改造,整县推进,确保2030年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实现。

插上先进科技翅膀

要落实“藏粮于技”,坚持选良种、施良法、种好粮思路,加强良种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生物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坚持“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确保种源安全,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要加快中原农谷、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平台建设。促进良机良田良法良种协同,重点在绿色、抗逆、高产、优质、专用和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突破性新种质、新品种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和科技创新。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节约就是增收”,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能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损就是增产”,在粮食收割、烘干、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破解粮食储运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难题,推进粮食减损降耗。同时,要树立大食物观,向设施农业、河湖森林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蛋白、要热量,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

提升吸引人才能力

要招才引智,就要实现种粮人有效益、受尊重。比如,美国农业生产从事者1/4有大学以上学历,农户家庭平均收入比其他家庭高1/4、3万美元左右。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吸收高端人才加盟,出良策引高科技,产学研联动;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粮食工匠,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主体,采取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途径,提高粮食生产便利度、舒适度。要培养粮食领域领军人才,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多元融合、协同发展,实现粮食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使种粮有效益、产业有奔头。只有使人才聚集成为粮食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和先发优势,才能持续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使种粮成为吸引人才的行业。

协同政策激励措施

粮食安全不能光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要扭转“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尴尬,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激发调动“各地抓粮、农民种粮、资本投粮”积极性。要支持粮食产能建设、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提高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主动性,实现粮食主产区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要强化政策保本、保险兜底、经营增效,完善最低收购价制度,稳定和加强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优化乡村营商环境,鼓励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开展生产托管、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涉农涉粮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高工商资本投农营粮积极性。不断加强支持政策的同时,对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和促进激励措施进行优化、协同,查漏补缺出实招、强招,确保发挥政策最大效用。(王永亮)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