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这一问题时,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是实现老百姓“老有所养”坚实的制度保障。
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这一问题时,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是实现老百姓“老有所养”坚实的制度保障。在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叠加交汇的背景之下,政府或市场主导的单一支柱养老都难以应对人口结构转型的挑战。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被视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政策工具。
需求差异性
资金来源多元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指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多层次”侧重养老保险需求层次的差异性,从第一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到第二、三层次的年金制度和储蓄性养老保险,需求从低到高,显示养老保险的纵向构成。“多支柱”侧重筹资来源的多元化,强调政府、单位、个人等主体的责任分担及风险分散,呈现不同主体的横向结构。近年来,河南省不断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正在形成。其中,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养老保险制度平台,主要立足于保基本和全覆盖。“十三五”末期,河南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504万人、参保率达到94.8%。第二支柱是与稳定就业关联的企业(职业)年金制度,是单位和职工参与、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以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该支柱尚处于起步阶段,是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整体而言,纵向叠加的多层次与横向竖立的多支柱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横向有分层、纵向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每一层级的目标都可由某一个支柱或几个支柱来承担或实现。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提供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完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重要举措,对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随着河南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制度赡养率持续提升,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加大。未来要维持养老金替代率不降低,劳动人口供养负担会越来越重。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积累养老金资产,能够激发市场和社会力量,降低老年收入结构中第一支柱的比重,缓解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支付压力,化解制度长期运行风险。
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生活需求。由于生理、偏好及文化背景差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分层次的。面向全体民众的基本养老保险可以保障老人基本生活需求。年金制度通过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可以保障较高水平的老年生活。个人养老储蓄作为市场化的自主选择,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推动各支柱养老保险均衡发展,有助于回应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能够健全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消除劳动者后顾之忧,提升社会消费信心,释放消费动能。此外,该体系也能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助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完善基本养老制度
扩大覆盖面
目前我省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还存在结构失衡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是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补齐养老保险体系短板的窗口期,应深入贯彻今年省两会精神,加快推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巩固全民参保登记成果,在省级层面率先完善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推动在城镇就业的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比例。精准推进城乡特殊困难人群的参保和续保工作,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法定参保对象应保尽保。
持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公平统一原则,统筹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遵循精算平衡原则,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调整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标准,逐步缩小两项制度之间的筹资和待遇差异,均衡政府和个人的责任分担,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衔接机制,切实提升制度的统一性和公平性。
加快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以机制创新提升企业年金参与率,尽快补强第二支柱。一是推动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制度均衡发展,探索引入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强力提升企业年金参与率。二是通过财政补助、税收抵扣、降低参与门槛等优惠政策,推动中小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三是鼓励行政事业单位破除职业年金“二元结构”差异。
增加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河南作为国家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省份的优势,打造养老金融服务中心。引导各类金融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养老存款、养老理财、商业养老金等养老金融产品,开发养老账户管理、养老规划等服务,满足老百姓生命周期内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
积极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增强中低收入劳动者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和经济激励,提升普通劳动者参保意愿。聚焦无法纳入企业年金的灵活就业人员,实施个人养老金替代企业年金计划。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稳健增值产品,增加个人养老金投资回报率。加强个人养老金业务监管,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投资运作安全规范。(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