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0-24 11:36:4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高,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监测,并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改进方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高,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近些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监测,并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改进方向。

一、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

(一)理论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外研究来说,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在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探索上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我国主要是按照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社会组织齐抓共管的设计思想,构建“政府宏观调控、学校自我保证、社会评估服务”内外型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保障体系[1]。这种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多方意见,打破了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实现了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初步构建了新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例如,利用大数据构建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及反馈设计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最后得出关于教学质量的综合性评价[2]。这种评价体系通过全面评估与具体分析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活动,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实践探索现状

由于我国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理论探索的不足,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评价对象上,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即“以教评教”,通过对教师职业技能素养、个人品德素养及课堂教学情况等多方面的评价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在评价内容上,主要侧重于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如教学设备使用情况、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上课状态、相关违纪违规现象等;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一般在每学期末定期开展,由学校下发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问卷,然后教师进行自评或者搜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上,现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多是学校内部人员,即学生、教师、院级领导、教学监督以及教学监管人员等。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在实践探索上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许多不足,需要经过不断改革与实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评价效果,探索构建一套更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有效获取客观数据

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有目标地获取客观数据。我们都知道,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是保障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真实准确的前提条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诊断与评估,多采用搜集问卷的方式。这种方式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一方面,问卷调查简单易操作,能对众多调查对象同时展开调查,调查样本覆盖面广、调查速度快,非常适合在高职院校进行。但另一方面,大多数院校在调查问卷的整体设计上不够严密周全,且预先设置好了回答范围,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无能为力。况且,许多接收问卷的答题者答题不够认真,敷衍了事。上述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搜集到的数据不够客观真实,不能正确反映教学实际效果,就更不可能对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评价。此外,调查问卷的调查群体范围主要集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与不全面的调查对象也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科学。

(二)评价指标的设置不科学

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对此,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符合这一目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存在较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首先,许多高职院校对所有专业、所有课程使用同一份教学质量评价表,虽然便于教学质量评价的统计和比较,但评价的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各个专业和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如果根据这一评价结果进行教学改革,则会导致程式化的教学模式,限制教师教学自主性的发挥,不利于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失去了高职教育的职教特色[3]。其次,教学活动是复杂多样的,教学评价指标的设置也应该丰富化和多样化。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评价的对象聚焦于教师,评价的内容侧重于课堂教学效果,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缺少了课堂教学之外的评价。最后,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太过宽泛,缺乏针对性。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评价标准一般分为三到五个等级,其评价结果既不能对实际教学效果做到精细化考察,也不能凸显出不同专业教学评价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三)评价指标权重尚待确定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存在很多不足,如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滞后、评价指标权重不合理等。其中,评价指标权重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任意一项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整都能对最终评价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教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各教学活动要素的重要性等。合理的评价指标权重能够科学反映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方向,得出准确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指引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调整,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参照管理部门经验为主,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许多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都不够客观。这一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不仅会使教学质量评价目的不明确、评价效果不佳、评价结果不科学,还会导致一些不当的教学方法很难被发现,更做不到及时改进,长期如此将严重阻碍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为了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尽快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权重,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朝着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 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置个性化评价指标

现今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课堂教学效果,反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和受众——学生。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理应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评教能力,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客观。首先,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为“学”服务。以学生的成长和收获为教学评价的出发点,综合反映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职业技能掌握情况、个人品德养成情况。其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与问题,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教育功能,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在评价指标设置上,鼓励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前瞻眼光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后,坚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实时掌握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定制化指标体系

构建定制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通过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持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第一,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体现不同专业的教学评价差异和教学评价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不仅要体现不同类型课程教学的一般共性,还要体现不同专业课程的个性需求。例如,针对理论课、实训课设计不同的测评指标,从而有效避免“一表多课”评价方式的弊端,将评价的个性与共性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够尽可能地公平、全面、客观[4]。第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划分,按照“课时——阶段——学期——学年——学制”等不同周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活动,针对各个周期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并从督导、同行、学生等不同维度对教师进行评价。第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评价指标要注重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设置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应该在保证能够准确反映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设置难易适中的指标体系。第四,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对教学评价活动进行有效监测。教学质量评价不只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更是对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应该将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以评促改,不断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切实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激励约束作用,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双提升”。

(三)教与学相结合,实现指标权重科学化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实现“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教学与评价相促进。“评教”与“评学”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评教”是对教师的评价,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通过评教能够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体现教学实际效果,促进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评学”是对学生的评价,评学是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一般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或者综合能力测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最后做出综合性的评价[5]。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由对“教”的评价与对“学”的评价构成的整体。构建“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共同提升。此外,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科学化是促进教与学相结合的前提条件。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每个指标的权重相差不宜过大;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第三,处理好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总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进行指标设计,通过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等级等给予合理的赋值,再经过2-3轮的专家打分,从而设计出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理论支撑。(作者:芦梅,硕士,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1SJGLX842)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