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新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2023-10-23 17:29:30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攀升,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职教育也不例外。

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攀升,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职教育也不例外。新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职教师唯有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因此,探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适应教育部信息化教学计划。近年来,一系列有关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文件陆续颁布: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将教育的信息化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推动教育体系的重构和教师角色的转变。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提出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

(二)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当前,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模式,互联网的海量资源为高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备课资料;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音频、视频、动画、VR等信息化技术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各大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手机APP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知识获取途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调整学习进度,这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完善相关的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和更新硬件设施,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日常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势。高职教师要顺应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潮流,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努力提升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被提出。2000年,我国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展迅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尽管高职教师能够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但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深度融合能够打破单一文本的局限,通过动画、视频、音乐、图片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参与度。尽管信息技术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仍有部分教师仅注重信息元素的堆砌,追求形式上的多样性而忽视了与授课内容的高度契合,这样导致学生只顾看热闹而没有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资源准备方面,大部分教师仅会使用简单的教学制作软件,如Office、wps、思维导图等,对于新兴的制作工具应用较少。在线上教学平台应用方面,钉钉、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的应用较广泛,但大部分教师仅使用其最简单的授课、签到、点名、打卡等功能,并未进行其他功能的使用,使用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尽管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但在地域、专业、年龄、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发展较快,高职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整体偏低。其次,专业和学科差异导致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理工学科的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并且乐于探索新技术,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而人文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较少,信息化教学水平相对偏低。再次,年龄和性格的差异也导致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所不同。年轻、性格活泼开朗的教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愿意积极尝试和改变,学习能力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较快;而中老年、性格内向的老师,更易于墨守成规,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学习速度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较慢。

(三)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机会有限。理想的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很高,大部分高职教师并非信息技术专业出身,只有通过培训学习才能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在日常工作中,高职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首先,高职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缺乏参与培训的时间,导致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缓慢。其次,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最后,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难以开展相关培训。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鼓励教师在教学之余学习信息化教学素材的搜集与加工处理方法,结合课程及学生专业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并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课中,教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使其优势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课后,教师利用各种社交软件或者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与学生保持联络,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状态,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到每个教学环节对师生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提供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均衡发展。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基于此现状,高职院校应先摸清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真实水平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在开展相关培训时,按照教师的实际水平,分为基础班、提升班和高级班,各个班型培训侧重点不同,如初级班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互联网工具的使用技巧;中级班侧重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完美融合;高级班侧重信息化教学创新活动。通过实施分层次培训,各个班型的教师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多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更容易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渐缩小与他人的差距。

(三)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提升。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应更加重视信息化教学,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其次,学校层面完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学校应建立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工作业绩、职称评聘、年终绩效。再次,针对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的现状,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校内讲座、论坛、校外调研等线下形式的培训;还可组织内容丰富的线上培训,可供教师灵活安排时间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联动的培训方式为教师创造了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高职教师应树立现代化教育化理念,积极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材而奋斗!(岑文玲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外语教研室教师)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YB0405。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