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实保障,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攻坚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值得关注的是,以往党代会报告里,通常把教育放在社会建设部分,把科技放在经济建设部分,将人才放在党建部分。把教育、科技、人才放在一起探讨,用创新思维深刻阐释三者内生关系、有机联系,教育、科技、人才需要协同配合,为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跑出发展加速度。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发展的内在支撑力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教育事业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只有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才能提升国民素质,才能实现中国科技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才能为中国自主培养大国人才。
一是要立德树人。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大政方针,全方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青少年要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传承科学家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坚定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攻坚克难,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心健康,要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心、强国之志,要顽强拼搏,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要关怀人民的教育问题,体现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平衡城乡教育差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特殊教育,完善资助体系。加快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的协同创新,打通职教育和普教的融合之路,加强产业和教育的融合、科技与教育融合。
三是加强优势学科、一流大学建设。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要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要提升中国大学的整体质量,要选取中国重点名牌高校,着力打造世界领先大学、学科,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是要终身学习。推进教育数字化,提升教育科技含量,引入信息化,打破时间、空间、人数等多重限制,开发数字课堂,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让所有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成长成才的途径。
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发展的关键助推力
二十大报告中把科技创新分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个专题分别进行论述。明确了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实现途径,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一是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战略为科技发展的总引领。“集中力量办大事”,协同攻关、优化创新科技资源配置,优化科研机构、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整体发展布局。由党中央统领全局,科学统筹建设多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解放发展科技生产力,有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科技领域是需要不断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进行改革的重要领域,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用“真金白银”等多种货币形式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完善对知识产权的法治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热情。
三是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加快培育我国创新文化氛围,培育出“人人想创新、人人敢创新、人人乐创新”的文化氛围,把创新升级为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影响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不断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光荣传统,涵养优良学风,加强科研道德体系建设,将创新性建立在真实可信、切实可行的基础上,发扬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弘扬理性求索精神和克己奉公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自觉担当起服务人民、发展经济的责任。
四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低迷,个别国家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限制中国产业发展,中国企业直面“卡脖子”压力。在高端科技产业层面遏制中国企业健康发展,阻碍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正当其时,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中国企业要直面危机本身,要做大、做优、做强,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关突破,扩大自主研发范围。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发展的根本保障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实保障,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攻坚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之大计。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发展布局。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引领,做好人才工作“一盘棋”,落实“党管人才”的政治责任,统筹出台优势人才政策,推进重大人才工程、人才项目。优化人才发展格局、人才战略布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区域战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升人才服务质量,以政府牵头成立人才服务团,打造人才无忧服务站。
二是多措并举,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构建多层次招才引智平台,打造梯次引才品牌、引才活动,构建和高端人才合作的长效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创新”平台、“高端智库”平台,吸附人才,孵化高科技创新企业。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设立人才培育基金,开展人才编制保障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厚培广大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的科学家精神,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底色,争做科技创新生力军。
三是共同富裕,发挥人才帮扶作用。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对人才定向培养、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以此带动基层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做好人才和乡村的有效衔接,以智惠村、以才启村,探索乡村人才创新评价机制。试点“人才先行区”,实行政策下沉、投入下沉。深化智慧帮扶机制,选派专家团队以“组团”形式进行领域帮扶,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经济高速协同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所 赵晶晶;本文为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河南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新研究”(23E3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