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豫来豫拼》之九: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2023-02-16 09:10:24 来源:映象网

[摘要] 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记录生活,讲好河南乡村故事,积极输出河南乡村特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厚植乡村文化自信。

编者按:2月6日起,大象新闻中心推出“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  河南全力拼经济”系列解读专题----《豫来豫拼》,深刻阐释河南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全力拼经济的决心、信心、重点、亮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抢劲头,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向着“两个确保”勇毅前行,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今天推出系列之九《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的目标。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推动建设农业强省将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河南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应该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体推进。

一、做优增量与提高质量齐头并进,推动农业更加高质高效

农业强省要强在产出能力强,重点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发力。河南作为产粮大省,推动建设粮食强省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前提和基础,耕地和种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两大要害,要以《关于牢记领袖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意见》为指引,为做优增量提供支撑。一方面,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着力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面积;建立健全耕地监测评价体系,警惕“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保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另一方面,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科技支撑,依托中原农谷、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平台加快推进种业强省建设,不断提升良种化水平,提高良种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农业提质增效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应该加快推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是要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扎实推进科技强农,加快农机装备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塑重构,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要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依靠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是要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推广“一村九园”数字化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是要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入融合,打造数字文旅、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康养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等新业态,实施“数商兴农”工程,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韧性。

二、聚焦“硬件”与突出“软件”双策并举,实现农村更加宜居宜业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需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发力,从硬件建设来看,一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弥合城乡发展硬鸿沟。持续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完善水利、电力、道路、网络、物流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满足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需要。同时以《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为指导,推动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农村网络新格局。二是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绿色低碳乡村。重点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构建生活垃圾收处体系,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让农村尽快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引导村民利用互联网积极参与,加快实现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整体提升。三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丰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提档升级,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布局,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数字化惠民服务,依托益农信息社等平台,推动公益服务、便民服务以及电商、培训体验服务落地,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就业”“互联网+普惠金融”等项目,促进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软件建设主要从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发力,一是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合理开发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促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夯实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精神基础。二是要推动乡村四治融合,激发治理动能。强化党建引领,提升自治水平;强化乡村法治,夯实治理基础;强化德治教育,培育文明乡风;强化“数治”融通,提高治理效率。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数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智能化、高效化,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三、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同步发展,确保农民更加富裕富足

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富裕。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是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种粮激励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发展产粮大县的力度,争取更多产粮奖励资金。二是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因地制宜发挥特色优势资源,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模式。三是要强化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农民务工技能。尤其要加强农村数字基础知识和网络应用教育,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数字新农人、现代农创客,提高农民生产能力。三是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探索具有企业及地域特色的联农带农模式,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利益联结”的产业发展模式,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就业机会更多留给农民。

强化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促进农民精神富裕。一是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借助端午节、中秋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二是要优化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加更多具有农耕农趣农味、充满正能量、形式多样接地气、深受农民欢迎的文化产品供给,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三是要发挥农民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记录生活,讲好河南乡村故事,积极输出河南乡村特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明,厚植乡村文化自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张瑶 赵艳)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