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2023-01-28 12:16:33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为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始终坚持将建设科学、民主、复兴的文化强国作为基本使命和任务,在近百年的艰苦卓越和风雨飘摇中将中华民族文化的星星之火不断薪薪相传,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出黑暗桎梏、走向世界舞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观念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进入到了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共产党针对文化建设开展的改革道路也从一路向“好”转向一路向“强”。从“建设文化强国”到“建成文化强国”一字之差,是经过无数次摸索试错后的充沛底气,也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宽广、更光明未来的决心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文化生产源头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承诺。

一、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非凡成就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更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同发展。在新时代砥砺前行的十年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始终遵循“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基本方针,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傲人成就。

全党全国人民信仰信念更加坚定。新时代的十年中,中宣部接连出版《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文献书籍,为新时代青年人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党政理论的机会,同时针对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历史征程刊载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等一系列文章,联合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系列专题节目,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好“学习强国”平台创新文化、理论传播的方式。让全党全国人民在深入领会学习、感染熏陶的过程中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

社会氛围更加和谐稳定、昂扬向上。新时代的十年中,党中央先后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历史性主题宣传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凝聚民族自信心,发展文化建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在广泛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报道宣传了一批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助力国际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多元化。新时代的十年中,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迎来了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实施《文化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年)》等。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推进《复兴文库》等文化工程。三是推陈出新,创作出符合人民审美和经典影视作品,例如《长津湖》、《觉醒年代》等一批优秀作品使得传统红色文化的革命思想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扎根发芽。河南电视台的元宵奇妙夜、《唐宫夜宴》、《飞龙在天》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爆火,河南的一次次出圈正是将中原大地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动多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们的高度评价和喜爱。四是坚持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机构的作用。

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宝贵启示

纵观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文化发展历程,分析新时代十年的非凡成就,深刻揭示了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蕴含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意识形态地位、立足人民群众、创新性发展、价值观引领等内在发展规律。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有关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的会议中都明确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中央的领导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将党中央的政治决策严格落实推进。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发展领域中占据的主要领导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为我国文化建设探索之路找寻到了正确方向,文化建设发展之路拥有了更有力的依靠。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也充分证明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近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导向。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应着力提升人民文化福祉,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将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以更加高品质的方式呈现给人民群众。同时,鼓励人民群众成为文化作品的创作者、参与者,充分调动人民为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发展,既需要科技创新,也需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保障和支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想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思想引领和人才支撑,离不开融合性高、带动性强、绿色低碳的文化产业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机构提供强大的驱动力。要想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多个文化建设项目中创新性的注入更多文化元素,让创新精神,引领文化事业不断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思想旗帜,也是民族和睦团结、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稳定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品德等观念进行传承,对传统美德进行创造性转化,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要秉持这一价值引领,坚持文以载道、弘道兴文,繁荣有理想的文化事业、壮大有灵魂的文化产业。

始终坚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过去的历史记忆,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的每一步,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强调“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历史沉淀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中民族文化思想的尊重。我们要始终坚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

经过长期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现如今,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距离中国梦仅有一步之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携手共进,上下一心,更加需要文化的引领和精神的支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定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孙晓曦)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