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及启示

2025-08-28 20:00:09 来源:映象网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新形势下,通过回溯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为当前“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任务提供历史借鉴,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之一。”新形势下,通过回溯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为当前“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任务提供历史借鉴,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历史实践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立足革命中心任务和具体形势的变化,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作风建设,为苏区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斗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思想教育。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农业区,该地发展的党员大多是农民出身,部分出身旧军队或小资产阶级。一些同志因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认识不足,暴露出了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等非无产阶级倾向。鉴于此,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多措并举,通过向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办党务干部学校、办好党报党刊、开好党员生活会,以及个别谈话等方式,狠抓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用“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与精神来战胜小资产阶级的和农民的一切不正确的倾向”,有效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阶级觉悟和政治思想水平。

扎根群众沃土。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通过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来团结群众。“八七会议”之后,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积极开展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1929年6月,中共鄂东北特委颁布了《临时土地政纲》。之后,又通过了《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政纲实施细则》,把土地分给贫苦农民。针对战争环境下群众生活困难问题,1929年12月颁布的《豫边第一次全区代表大会救济问题决议案》对妥善安置战乱流民作出了具体部署。同时,中共鄂豫皖分局进一步要求“领导群众的共产党及代表工农群众自己谋利益的苏维埃革命政府,定要尽力刻苦自己,节省粮食,接济群众,以减少民众的痛苦和尽可能的供给前线革命战士的需要”。

高擎法纪利剑。鄂豫皖苏区根据地规定:部队每至一地,干部战士必须以铁的纪律约束自身,决不允许损害群众利益。1927年,徐海东创建的农民武装,定下了“四条纪律”,即集合不准说话;不许穿长袍;不许吃乡亲的东西;不许打骂乡亲。之后,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红军制定了“十条纪律”“五条通令”,明令“不拿穷人一针一线”“不拿穷人粮食”“对穷人态度要和蔼”等。此后,红二十五军进一步提出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红二十八军进一步提出了“六条纪律”。为强化民主监督,专门设置工农监察委员会,负责监督各级苏维埃政策执行、查处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受理群众控告申诉,整治官僚主义。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成就

多措并举下,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有力推动了根据地建设和革命斗争的胜利。

锻造了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坚强战斗力的革命队伍。一方面,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红军将士以坚定信仰铸就钢铁意志,在反“围剿”中展现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红军令行禁止、所向披靡。陈昌浩回忆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战士愈战愈勇,数万人如一体,令敌胆寒”。另一方面,通过严格干部选拔机制和系统性教育培训,锻造了信仰坚定、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形成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生动局面。革命队伍的素质提升不仅保障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全方位建设,同时也保障了其战略转移的胜利。

巩固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鄂豫皖苏区根据地以铁纪廉风赢得民心,铸就了“军爱民、民拥军”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全民支前的壮阔图景。官兵与群众同耕共苦,百姓自发设立“拥军袋”日积粒米援红军。七里坪战役中,百姓捐出门板、桌椅助红军筑工事,自己却以野菜充饥。“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黄安民谣,生动诠释了党群一心的革命伟力。这种深厚情谊,成为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正如徐向前回忆道:“红军有了群众的支持,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淬炼了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密不可分。以徐向前、徐海东等为代表的革命者始终坚守理想信念,胸怀革命全局,甘于奉献牺牲,在根据地建设中,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血肉相连;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视死如归。这些崇高的革命品格在实践中淬炼、在斗争中升华,最终凝聚成“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启示

党的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践行党的优良作风,既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更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实践证明,思想教育是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主题教育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党性修养、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推动全党勇担当开新局、激发全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必然要求。

以践行群众路线夯实党群血肉联系根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干部好作风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新时代,夯实党群血肉联系根基要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尊重群众实践,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信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群众在国家建设和管理、权力监督中的主体地位;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做到群众在哪里,调查研究就跟进到哪里。

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尺强化权力运行全程监督。加强纪律约束和民主监督是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清正廉洁的关键。“中央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大举措作出的生动表达。”中央八项规定树立起权利监督的“尺子”,增强了全党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实践中,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压实主体责任,发挥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坚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自上而下推动;要突出问题导向,抓住问题本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艰巨性、长久性,深入探究“四风”、腐败等难题产生的根源;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系统集成,统筹协调、标本兼治,将惩治和教育“两手抓”、构建“风腐同查同治”机制,达到纠树并举、破立并进、化风成俗的效果。(作者:李浩然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重庆市教委规划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4SKGH080)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