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0706自宣
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实施三位一体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2025-04-03 17:27:09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夯实面向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基础,推广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保证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夯实面向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基础,推广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保证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一、覆盖全民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

我省为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按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要求,提供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创业扶持、人才引培、就业岗位开发等多方面的就业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封人社以新媒体形式为依托,以“服务百姓、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为宗旨,成立12333直播工作领导小组,开通12333直播间,设置运维服务、技术支持、内容策划宣传推广四个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小组协同的固定流程,策划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热点政策解读等系列短视频,开展了社保卡宣传、优聘带岗、零工市场等直播活动,通过现场互动、案例分析、专家解读等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人社政策解读和服务指南。仅半年时间,开封人社12333累计直播290场,关注人数达36万,累计获赞120万余次,全方位、高效、便捷的宣传人社政策,扩大就业服务范围。

为了打造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的局面,我省积极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广覆盖、用人主体广惠及、就业创业全贯通。嵩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发布、求职招聘对接、技能培训推广等一站式服务。求职者和用工者可以扫描“嵩县就业码”或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嵩县就业服务平台”,填写个人、企业信息和求职、用工需求。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历、技能、工作经验等实际情况和需求,在平台上浏览并筛选适合自己的岗位。用工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用工需求,在平台上找到符合要求的求职者。通过平台,求职者和企业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最新的就业信息和用工需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扩大了就业渠道,又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精准匹配,提高求职成功率和用工效率。

为了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省不断完善服务清单,强化常住地、就业地服务责任,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扩大服务供给。长垣县开发了云招聘小程序,通过岗位推荐、零工市场、直播带岗、产业工人储备、招聘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等模块,提供数字化服务、社群线上服务、AI服务、个性化服务、简历投递跟踪服务等,覆盖长垣市全域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劳动者,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得到居民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济源市以多橙云人力资源服务系统为基础,开发了大愚网招聘平台,注册简历3.4万余份,解决了24000多各类人群的就业问题,成功为本地求职者提供了3000余个岗位,帮助157个城市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完成转型。

二、面向基层的就业公共服务基础

我省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布局服务设施、人员队伍等因素,致力于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就业困难群体倾斜。淅川县以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设立乡镇就业专干80名,村(社区)就业服务站和服务专员实现全覆盖,通过淅川高智就业系统让全县劳动力随时随地享受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开业补贴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服务。全年共完成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54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9302人;线下组织就业创业新闻发布会、“春风行动”就业招聘会、“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人才招聘会、乡村专场招聘会等35场就业推介活动,动态发布各类就业岗位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5万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余人,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3201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4.53万余人。范县坚持多元化、立体化、全方位宣传,采用春风化雨、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专题宣传片,并通过县人社局微信公众号、人社局官方抖音号、县乡村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再加上村级监测员的上门贴心讲解,将全县575个村全部纳入定点监测村,导入信息系统数据546599人,占全县总人口60.3万人的91%。其中16-59周岁劳动力351265人,完成就业信息统计294232人。在这些信息采集的基础上,范县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为每个村制作了二维码,群众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输入本人身份证号和姓名,便可进入管理系统,查看本人就业信息和人社部门推送的用工信息。

为了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镇平县实行以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三级书记责任制,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着力打造“党建+就业”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县级指导、乡镇领导、村级主导”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制定任务、时间、责任清单,贯通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组织指挥架构,就业服务体系已实现全覆盖。县级成立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级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村级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就业服务站,开设专门服务窗口,并从乡村选聘人员担任专职信息员,为群众提供就业政策宣传、劳动力信息采集、用工对接等服务,构建就业服务阵地互联互通、一体化全覆盖格局。建立一月一通报、每季一观摩点评、半年一暗访督导、每年一评比排名的“四个一”调度机制,成立6个督导组,常态检查考核,从严奖惩问责,固化提升工作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就业创业服务中心22个、村就业服务站434个,配备专职信息员1300余人。为服务阵地安装光纤网,配备自助终端机、查询机、高清显示大屏等设施,提升功能配套和信息化水平;制定工作标准,从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应用等6个方面细化标准规范105条,统一标识标牌、功能布局、服务内容、信息发布。

三、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模式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需要数智赋能人力资源的创新,需要人工智能+充分就业的行动,需要灵活用工的网约劳动支持。济源示范区打造高效“数字化就业”平台,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中助企业招好工,群众就好业。通过升级企业用工服务全天候全时空全链条帮办模式,缓解部分企业“招工难”群众“求职难”,探索“局长+主播”新服务、“7×24小时”新平台、“5+2模式”进基层、“市场+驿站”新体系、“连心+星级”新社区等公共就业工作新机制新平台新支点。依托“智慧人社建设”,打造融合数据指标统计、企业个人画像、政策补贴智配、人力资源供求分析等功能模块的全省首创“就业失业监测预警系统”,涵盖166个指标、22个维度、10个主题,通过发改、人社、工信、科技等多部门数据共享,丰富数据集合比对分析,稳步推进就业监测工作制度性建设,提高对就业监测分析快速反应能力和对公共就业服务的业务赋能能力,规范企业用工,智能推送惠企政策,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体验感,吹响就业招聘集结号、注入就业市场强心剂,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快享直达、智享即办。

我省加速构建数字化就业服务网络的同时,不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手段。郑州经开区明湖街道亚太社区依托“社区+高校”“社区+企业”模式和综合性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教育者、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通过构建综合性的社区服务平台,开展便民服务、志愿服务、家庭设计、施工服务、临时照护、普惠制社区食堂、普惠制托育托幼等通过提供实践学习场所和教育资源,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此实习就业,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通过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孵化、数据支持、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实现梦想,推动新生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通过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推动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步。

进入2025年,我省各县区打造“线上招聘天天有,线下招聘周周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加速构建数字化就业服务网络,不断优化就业公共服务手段,释放就业创业政策红利,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了基础。(作者:孙兆刚,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 15136262116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23YB0143)研究成果】

科技频道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