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 改革开放越向纵深推进,越要重视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河南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过程中,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受外部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和更直接,特别是很多改革都是瞄准最前沿、勇闯“无人区”,遇到的未知困难更多,更要重视安全、坚守底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聚焦金融、数据、对外投资等高风险领域,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和有效应对,确保制度型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相配套、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与完善专业服务业分层分类监管体系相结合,切实筑牢安全屏障。
一、增强对外开放风险预警能力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不仅面临“引进来”的产业、金融等安全风险,而且还面临“走出去”的贸易、投资和地缘政治安全风险,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为此,需要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探索织密织牢安全网,不断增强发现和认识风险的本领,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责任,建立安全风险的预警机制。一是保障前瞻性,提升风险预见能力。提升风险预见能力是安全防范预警的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制约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重点问题、老问题和新问题、显性问题和隐性问题。增强对战略谋划的前瞻性思考,保持高度敏锐性,要警惕和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提高对系统性风险、连锁式风险的防范。二是保障科学性,强化风险研判水平。强化风险研判水平是安全防范预警的关键。世界大局深刻演变、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要有主动研判和科学分析各种潜在风险挑战的意识,善于把握风险走向,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防止各种风险传导、叠加、演变、升级。通过实施动态监测,准确洞察隐藏的风险挑战,为建立科学应对方案提供基本前提。要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诊断对外开放发展的症结,从矛盾问题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机。三是保障突发性,做好风险应急储备。做好风险应急储备是安全防范预警的核心。突发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大、发生情况与危害程度难以估量的特点。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就是要从思想认识上提前谋划,将对外开放各领域中存在的风险、难点、化解方法等进行认真梳理,做好对外开放可能遇到风险的应急预案。既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从最坏处打算,以争取最好的结果、赢得最大的胜利。要在实践中锻炼胆识,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磨炼“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意志,注重补齐短板、提升功能和堵塞漏洞的强大动能。
二、提升对外开放安全监管能力
对外开放的安全离不开科学、严格、全面的监管。开放的幅度和水平、开放中能否实现稳定发展,开放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能否有效规避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的能力。要完善资本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方式,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和资源的跨境流动更加频繁,亟须不断提升监管能力提高开放水平。比如,我国在金融业开放上采取了合理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有效提升了跨境资本的流动,有效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开放监管的成熟做法,补齐监管制度短板,推进监管能力和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提升开放安全监管能力,一方面,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完善配套监管机制和体系,探索依托大数据支撑监管,加强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及时掌握开放主客体活动的规律与特征。完善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动态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在掌握分析风险的基础上有效调配监管资源,制定风险防控清单,明确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提高风险防范精准度,实现有效监管。通过增强开放监管能力,实现有效规避对外开放进程中的突发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的目的和任务。另一方面,增强开放监管能力还要构建相互行为的主体设定的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涉及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内外资统一的监管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外资的市场、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加强违法惩戒,使我们的规则和制度体系形成国家经济安全的保护网,增强系统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对外开放风险化解能力
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积极谋划对外开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风险化解机制,就是既要做到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出现和影响,又要能在重大风险出现之时扛得住、过得去、打得赢。直面外部环境危险的长期性、复杂性考验,坚定维护国家和经济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对外开放进程中可能面临的意识形态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守住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与文化安全等底线,并且同一切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一是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是我们应对传统竞争优势弱化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动力来源。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的根本保障。要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利用好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形成的技术竞争优势,解决在对外经济领域中的“卡脖子”的问题,用自身实力化解对外开放进程中的风险。
二是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培养和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保障。我们要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构筑与更高水平开放相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杜绝各种安全风险集聚交汇形成风险综合体。推动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评估机制、防控协同机制和责任机制等,有效管控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类开放措施,坚决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以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行稳致远。(作者: 李捷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