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聚焦四个维度 推动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2025-02-08 15:08:31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一直秉持和践行着要战胜敌人,共产党须是“左手拿传单”和“右手拿手榴弹”,需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时期,毛泽东指挥的宣传战线和军事战线相得益彰,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宣传工作思想极为丰富,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马克思主义文风、群众路线、历史主动精神是几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一直秉持和践行着要战胜敌人,共产党须是“左手拿传单”和“右手拿手榴弹”,需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时期,毛泽东指挥的宣传战线和军事战线相得益彰,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毛泽东宣传工作思想极为丰富,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马克思主义文风、群众路线、历史主动精神是几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一、 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体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如何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涉及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专门讲到,“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194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学风”概念,并系统阐述了,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毛泽东指导着我党逐步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和实际统一”。1945年,党的七大,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列为党的三大作风之首。

在宣传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不断批评纠正用违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比如,毛泽东反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而是学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毛泽东反对“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并形容只知背诵马克思主义若干词句的人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芦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科学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离开中国的特点去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联系实际,应该联系什么?中国的现实,中国的历史 ,“不仅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什么?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在 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党内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他勉励全体党员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告诫他们不能仅仅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而要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研究与分析中国的历史实际与革命实践。

理论和实际相统一,是我党历史上经过长期斗争和探索得出的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联系世界的、中国的实际问题,联系中国的历史、文化,要重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也是宣传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法。 

二、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

文风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宣传的效果。在党的宣传工作中,毛泽东多次谈到文风的问题,批评有些文章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 

早在三十年代,毛泽东就提倡宣传中注重文风问题。1931年,毛泽东要求苏维埃地区普遍办《时事简报》,提出形式要简洁,文字要通俗化。1940年,毛泽东为《中国工人》撰写发刊词,对文风提出建议,希望这个报纸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令人看不懂,没味道。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毛泽东做了《整顿党的作风》报告,正式提出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深入揭批“党八股”,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大会上专门做了《反对党八股》的讲话,文中列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提出必须“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提出文艺工作者应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用优秀作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经过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文风在党内得到了弘扬。

马克思主义文风要求宣传语言要通俗、生动,并且言之有理。宣传要想让人喜欢听,喜欢看,毛泽东认为语言上首先要通俗,要深入浅出,不能深奥难懂,不能艰深。毛泽东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比如,用通俗的话解释深奥的道理,讲实践出真知,毛泽东一句话简单明了,“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用传统经典讲道理,如毛泽东引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形象地揭示出搬走“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的上帝,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用故事鼓舞人心,如1957年讲国家遇到的困难时,毛泽东讲长征的故事,“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途中,在过了大渡河以后,究竟怎么走呢?北面统是高山,人口又很少,我们那个时候提出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什么叫千方百计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计者,就是九十九计加一计”。对于如何用好语言,毛泽东提出了三点: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需要的成分,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批评一些同志写的文章,“我们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毛泽东提倡对事物有分析,写文章要有说服力。至于如何分析,毛泽东倡导用唯物史观来分析。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一颗原子弹,8月9日,《人民日报》不加分析地连续转发了美国宣传机构对原子弹威力的报道,毛泽东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这是只看到原子弹威力,看不到人民力量的唯武器论,是把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丢在了脑后。在分析方法上,毛泽东提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地分析问题。1957年,谈到如何看待我们的工作时,毛泽东讲到,“说我们的工作似乎一切都好,这不合乎事实。但是也不是一切都坏,这也不合乎事实。不论是用肯定一切的观点或者是否定一切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工作,都是错误的。” 

思想的传递要依赖语言,宣传工作应遵循毛泽东提倡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言之有理,增强说服力;言之有情,增强感染力;言之有事,增强吸引力,从而让群众愿意听、愿意看。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首次系统诠释了群众路线思想,“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并将其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写入党章。此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宣传工作中亦必然要遵循群众路线。

遵循群众路线,宣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人民立场。三十年代,为了提高群众的觉悟,毛泽东号召普遍举办《时事简报》,对于如何办好报,让群众喜欢看,毛泽东提出,登消息的次序,先登本乡的,再登本区的,本县的,本省的,由近及远,并且指出,本地和近地的新闻,一定和群众生活紧密联系。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为改造党报的通知》,指出我党的报纸应当改进脱离群众的问题,更多地反映群众生活。1944年,毛泽东谈如何办好晋绥边区《抗战日报》这一地方报纸时,谈到应根据当地人民的需要,否则便是脱离群众,失掉地方性的指导意义。1957年毛泽东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编出来的报纸群众不爱看。

宣传要坚持人民立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毛泽东同艾青谈话时谈到文章的立场问题,批评当时发表的文章,“有些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的文章应该登在国民党的《良心话》上,有些文章吞吞吐吐,没有立场”。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专门谈论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确立了文艺要为工农兵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座谈会结束后,不少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在宣传中真正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从人民利益出发,写出了反映群众生活,深受人民欢迎的好作品。

在宣传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贴近群众的生活,关心群众的生活,关心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才能觉得有用,才能取得群众的信赖,如果对群众的生活漠不关心,宣传工作必然要脱离群众,失去吸引力和号召力。

四、注重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集中体现。宣传工作就是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其中重要的就是激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也即发挥历史主动精神。

毛泽东非常重视激发人的历史主体意识。早在1919年,毛泽东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他号召:“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不少青年和学生阅读后,深受影响,开始有了革命觉悟。对于宣传工作中曾一度出现的错误倾向,如看不到群众力量,宣传领导是“万能”的,而群众是“阿斗”,造成事事消极等待,毛泽东提出了严厉批评。毛泽东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自觉、自愿、自动,所以,宣传教育群众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任务,动员群众为之而奋斗。

如何在宣传中激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力量。1957年,毛泽东意识到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一些人的眼中,好像什么政治,什么祖国的前途、人类的理想,都没有关心的必要”“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1965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又谈到这个问题,如何让青年保持革命精神?毛泽东讲,“青年们没有见过地主剥削,资本家剥削,也没有打过仗,没有看见过什么是帝国主义、对旧社会什么也不知道”,毛泽东提出“由他们的父母、老年人讲一讲过去,很有必要,不然不知道过去那段历史”。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讲了这样一段话,“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如果青年们懂得了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饶、前赴后继,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解放不懈奋斗的历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力量,也会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总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让群众听得懂、看得懂;坚持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让群众愿意听、愿意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让群众觉得宣传的东西有用;注重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让群众有行动。这些都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是我党的传家宝,在宣传工作中,务必要继承和发展。(杨景玉 郑州轻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2022ZSZ114;河南教育厅(高校人文科学),项目编号:2024-ZDJH-387.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