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内部要素与功能的演变,更是人在物质生产实践中本质力量的展现。作为一个多要素复杂系统,科技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起引领作用。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型生产关系,两者在相互作用中互促发展。
在唯物史观视角下,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复杂系统,决定新型生产关系并受新型生产关系反作用影响。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内部要素与功能的演变,更是人在物质生产实践中本质力量的展现。作为一个多要素复杂系统,科技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起引领作用。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型生产关系,两者在相互作用中互促发展。
一、新质生产力是人更高阶地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
人类的现实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虽然受个体时间、教育和环境等因素制约而有限,但是当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或“类”存在时则无限。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社会性和协作性,能够共享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集体智慧超越个体能力局限。在实践中,人类不断创新发展自身能力,体现在科技进步、生产方式革新和社会组织形式演变等方面,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进步,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生产力的质量和水平与人的现实能力正相关,不同社会阶段人的现实能力变化决定生产力状况。在农耕时代,人类逐渐掌握了铁器的制造技术,这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人们也学会了制作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和发展。进入工业时代,人类对自然界物理、化学等规律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将科学发现应用于物质生产,如蒸汽机的发明标志机器生产力诞生,电力、内燃机及化学工业的发展极大推动生产力进步。这一时期人的现实能力不仅体现在科技进步上,更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深入认识与掌握。到了数字时代,人类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知识能力迅速增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使信息处理更高效,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突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可能。这一时期的现实能力使人类能够创造高科技产品,逐步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人类长期实践积累与知识技术突破后,形成的更高阶创造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现实能力。
二、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复杂系统
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其融合新技术、新要素与新组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及新动能。它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纳入数字化劳动力、信息数据及知识产权等新生产要素,并通过创新组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创造。这促进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催生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质”,体现在技术转型、要素升级和组合进阶上。技术转型是生产力的本质性变革,标志着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要素升级则彰显了生产力质量的显著提升,包括资源、技能及知识等的高效整合;组合进阶则意味着生产要素间以更高质量的方式协同作用,推动生产力向更优状态发展。这些变革合力驱动整体生产力质的飞跃,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核心在于科技创新的全面引领,其影响力已渗透至生产力系统的每个部分,远超单一要素范畴。科技创新的革命性在于将物质世界的自然信息转化为数字比特,拓宽了认知边界,使复杂要素机理和实时信息在数字世界中得以清晰展现和深入分析。同时,科技创新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生产力系统的迭代,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渗透至各要素,产生强大杠杆效应,深刻改变传统生产力的增长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孕育出更高效的生产力系统。
三、新质生产力决定新型生产关系并受新型生产关系反作用影响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会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形式发生转变。传统的生产资料往往具有明确的排他性,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新型生产资料呈现出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共享性显著提升。尽管部分生产资料实质所有权未完全社会化,但是其使用权和所有权形式上的社会化已然成为趋势。从分配关系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分配方式发生转变。传统按劳、按资分配逐渐转向按生产要素分配,使得收入方式更加多样,多要素持有者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收益。从人与人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传统劳动中常见的管理与服从关系逐渐淡化,数智化生产资料强化了劳动协作,新型劳动过程更重视劳动者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在新型生产关系中更加突出,创新需求促使不同角色间的工作界限模糊化。
总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对全要素生产力的驱动,要求新型生产关系适应科技创新,明确创新主体的权责划分,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这种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成长空间。但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生产力进步往往快于生产关系变革,旧生产关系易阻碍新生产力发展。因此,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调整旧的生产关系,保留其合理成分,同时积极培育新型生产关系。(作者:刘雨婷,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