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探索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新路径

2024-07-10 09:35:37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国家安全重大理论,出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行动,在科学谋划国家安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视野。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国家安全重大理论,出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实施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行动,在科学谋划国家安全整体布局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传统国家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这就为新时代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遵循与行动指南。

当今世界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的巨大转变,“东升西降”的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西方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加紧对中国发展的遏制与打压,决定了当前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2014年,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2016年,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强调“必须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2018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就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具体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从五个方面对国家安全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2023年,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就新时代条件下加强国家安全教育进行全面部署。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地,理应在国家安全教育上走到前列。

从十年来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来看,各高校在总体国家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制定教育方案与实施措施、在思政课教学中加入相关内容、专题开设《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学校领导及专家学者举办学习讲座、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专题讲座和教育、团学组织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竞赛等。此外,复旦大学等15所高校入选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建设单位,开始探索国家安全领域人才培养工作。这些措施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提高起到了极大助推作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在看到教育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尚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短板:教育方案呈“点阵”式分布状态,未能形成体系化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深度不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简单摘抄复制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全程性、全员性教育,专业课中涉及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较为薄弱;以知识教育为主、不能很好地与专业技能、方法和工具有机融合,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效能,亟需紧扣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结合高校学科专业特征探索实践新路径。

一、设计全局全程性国家安全教育体系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可见,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是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落地走实的前提,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根本遵循。教育体系设计思路为:一是以全局视角设计学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格局,要覆盖所有的教学单位和学科专业;二是以全程视角设计学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环节,应涵盖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三是以全面视角设计学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容,梳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环节蕴含的国家安全元素,有机匹配总体国家安全观中不同领域的安全内容;四是以全员视角设计支持学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保障体系,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建立关系明晰的有机协调机制。

二、找准国家安全系统化教育的关键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领域广泛、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学科专业互为交叉,构成了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将意蕴深厚的安全理念有机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应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挖掘不同课程中的国家安全知识点并对接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理念、方法和技能,形成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点群”;二是依据专业特征将“点群”进行有序排列,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的“链群”,支撑本专业全过程多环节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三是构建以学科为单元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网络,实现“链群”间的互通互融,满足不同受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

三、构建差异化国家安全教育模式

学生对教育和学习的个体认知差异极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单一的学校课堂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合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学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也不能较好地实现规划目标,这就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数字技术激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积极性。一是热点安全问题及时融入课堂教育模式。针对热点安全问题的性质和影响,挖掘其内含的安全元素,结合课程核心知识点、采用专业研究技术和方法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刻讨论、预测其产生的影响;二是预设专题实行互动教育模式。针对本课程的难点和要点,课前给出下次课堂要互动的“安全内容”和靶向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素材,课堂上实行组与组之间、教师与组之间的多重互动,形成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技术参数。三是情景模拟教育模式。综合应用本专业研究工具、方法和技术,真实再现忽视国家安全问题产生的恶劣影响,冲击受教育对象的错误认知、重塑其对国家安全的正确认知。另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论坛讲座教育等模式,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多模式路径。

四、建设支撑国家安全教育的数据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可见,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博大精深、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高远,包含宏大的战略思维和卓越创新精神,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展现其实践伟力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建立类别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数据库以支撑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层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则至关重要。数据库的建设应体现三个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多学科领域,其蕴含的意蕴和拓展内容极为深奥和丰富,需要用不同学科知识、思维和方法去阐释。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相应的特色数据库和交叉数据库,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二是多样性原则。为适应学生不同学习形式的需要,数据库的内容要以多种形式展现,将理论化的安全理论知识“活化”起来,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不同场域下国家安全问题带来的巨大冲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三是实践性原则。丰富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基础,更是化解实际安全问题的支撑。数据库的建设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要点与实际热点结合起来,场景与问题联系起来,用现实安全问题强化受教育者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

五、提升国家安全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国家安全教育总体来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其教学效果的评价导向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走向和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明确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从当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来看,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效果不能以讲授的学时多少、开展活动的场次数、卷面成绩和标语宣传为评价依据,其有效性可用“诚心”“善行”“勇为”三个向度来评价。“诚心”是指在内心忠诚地牵系国家安全,对国家安全问题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善行”是指能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任何行为都不触及国家安全问题的红线;“勇为”则是较高的评价向度,表示能坚决向危害国家安全的思想、观点和行为说“不”,勇于牺牲自身的小利益来维护国家安全大利益。 

作者:周广亮,郑州轻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徐皓轩,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23VSZ146)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