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省创新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

2023-11-18 11:18:48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在当前这一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期,河南省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把握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这要求从传统的以外部循环为主导的开放式创新转向更加强调自立自强的全面自主创新。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涉及到从微观的企业、中观的产业与区域,到宏观的政府制度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变革。

河南省创新主体壮大、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动能日益强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然而,我省仍然面临着存在已久的发展差距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等“连锁反应”。 在当前这一不容错过的历史机遇期,河南省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把握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这要求从传统的以外部循环为主导的开放式创新转向更加强调自立自强的全面自主创新。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涉及到从微观的企业、中观的产业与区域,到宏观的政府制度等多个层面的系统性变革。

  一、微观企业层面的创新发展

  第一,企业必须紧密跟踪并深入理解全球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脉络。科技进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它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全面洞察和掌握新兴技术、方法论、理念、商业模式以及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发展动态。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外新需求的不断释放和新技术的持续涌现,对科技创新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企业应致力于源头创新并通过国际合作加速创新的应用与发展。所谓源头创新,即是指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它通常需要企业投入显著的研发资源,这一过程要求企业将研究与开发置于核心地位,集中资源以促进科技进步。同时,国内外的创新协作能够为企业带来快速接入外部资源和知识的途径,有效减少技术验证和市场实践所需的时间与成本。为了在科技创新生态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主动融入国际网络,吸引高质量的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潜能,并在开放式的创新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企业在技术应用和引进过程中需保持审慎的态度,确保对技术的依赖是正确和合理的。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加强技术吸收和改造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面对国外技术引进与国内技术购买时的决策。

  第三,企业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这要求对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变动环境保持高度警觉,灵活识别变化、迅速作出响应,并积极追求创新。企业需通过持续的自我迭代和内部能力提升来驱动高质量的发展轨迹。这不仅包括加强对国内外领先企业的深入研究,锁定产业链中的高端产品,主动规划合理的产品结构,加速产品的市场渗透和销售范围的扩大,还要不断强化研发投入。面对当前市场的低迷态势,企业应专注于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积极捕捉市场动态和客户信息,以此为依据不断增加研发资金投入。这样的策略将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促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知识管理。企业要以“增量”为发展目标,突出人才引进的策略重点,以补齐“高端、精密、尖端、稀缺”人才的短板为导向,集中力量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升级转型中实现质的飞跃,主动引进国际与国内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以及高层次创新团队。企业还需重视知识资产的管理与运用,在科技领域信息迭代的快速流转中,知识的更新与学习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这要求企业提供系统化的员工培训,旨在培育具有深厚知识储备和高素质技能的人才队伍,以确保其能够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满足企业的战略需求和客户的多元化要求。

  二、中观产业与区域层面的创新发展

  为了促进区域层面的创新发展,首要任务是优化国内市场流通,战略性地在区域内部布署优质的科技创新资源。不仅要密切关注河南省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工业化进程中的迫切需求以及广泛的民生关切,还要针对关键产业,系统性地搜集和分析国内外同行业领域内的关键技术需求,从而精准定位并组织一系列科技项目。通过促成省内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导作用,联合相关机构进行自主研发,集中力量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

  其次,推进高水平开放型科技合作生态。推动实现全球科技力量与本地科技力量的战略耦合,利用对外合作产生的积极外溢效应激发我省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外,立足国内大循环,以本省优势资源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努力参与各种双边、区域与全球性多边科技合作,统筹推进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使国内外各种标准衔接,优化市场布局、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让“外循环”为“内循环”保驾护航。

  再次,注重科技无形资产的整体输出。为了实现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并由此产生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必须从两个层面作出努力:在转化机制上,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系统,该系统应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以信息传播为媒介,实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整合。在增强转化动力方面,无形资产的生成与创造是一个高度复杂且富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过程,与传统的有形产品生产截然不同。这种智力劳动所蕴含的潜在价值远大于其表面工作量。因此,持续的创新劳动必须得到适当的激励和补偿。这种补偿通常通过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货币化,在市场上实现,保证创新者能够从其智力成果中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

  最后,构建国际国内多层次创新科技合作机制。一方面,为了推进国内各园区之间的合作模式转型,应着力深化园区间的配对策略。目标是从单向的援助关系过渡到互利的双向合作,从单方面的利益获取走向互惠共赢的局面,以及从单纯的“输血式”帮扶进化到可持续的“造血式”合作机制。这种转变将有助于共建园区的持续性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国际创新链合作模式。通过整合省内大学、实验室、研究院所、企业研究机构及研发联盟的资源,加强国际与省内的协同研究力度。采取分梯队、分团队、分任务的策略,集中攻关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解决产业链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在关键环节和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全面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革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这样的战略布局不仅能够解决短期的技术挑战,而且将在长远中为产业的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供支撑。

  三、宏观政策制度层面的创新发展

  从政策制度角度,河南创新体系建设需要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和高水平平台的支撑保障。一是重点完善科研项目分类审核机制、科研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技术成果转化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海外人才引进和保护机制;二是加快构建河南省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国内外科研信息的高效开放共享和广泛传播利用。三是我省应坚持自主创新和国际科技合作并举,构建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一方面,可拓宽与不同发达国家等技术强国的科技合作范围,对冲美国孤立我国科技发展的风险。另一方面,集聚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治理,引导国际高端创新要素到我省集聚。主动对接海外知名高校院所、优势企业、国际科技组织,建立跨国创新机构、企业研发中心,推动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四是统筹发展资本、人才和文化要素,提升高科技发展动力,形成全社会对科技的重视和包容态度,鼓励创新创业精神。在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中,实现资本、人才和文化要素的协同发展是提升科技创新动力的关键。这种协同不仅仅是各要素单纯的叠加,而是通过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可能性。资本的智慧配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项目的孵化和成长,为人才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同时,人才的集聚和智慧碰撞是推动创新思想的源泉,他们的想法和创造力是实现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此外,文化要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塑造了创新的环境氛围,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在这个系统中,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科技创新的大轮向前滚动。

  总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创新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体现在不同的发展层面,即微观企业层面,逐步摆脱过度依赖外循环主导发展模式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模式,基于全面自主创新战略逐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在中观产业,进一步将产业链的韧性提升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体系与研发能力建设,依托创新链建设突破产业链发展的技术瓶颈,在关键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提升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宏观政府制度层面,进一步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与市场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作用边界,明确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各项制度改革须紧紧围绕培育和提升企业全面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创新战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布局。河南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过程,它要求从微观到宏观,从企业到政府,每一个层面都要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共同构筑起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灵活、更具前瞻性的创新生态系统。(张秋芝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科技文化部)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