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原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河南如今已经由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大省,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原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河南如今已经由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大省,为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河南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河南省深入落实中央有关文化发展的重要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提出要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在一系列事关文化发展全局重大政策的推动下,河南文化取得不错成绩。公共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河南省文化事业围绕建设中原文化、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区域、城乡差别进一步平衡,农村、乡镇和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得到改进。河南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科技含量,提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服务能力极大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河南文化产业进一步提高。随着中原文化提升、文化高发建设的推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幅提升,文化产业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河南出台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为培育壮大河南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省文化产业不断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中原传统文化产业势头不减、特色文化产业风生水起、项目带动战略成效明显、文化产业推介平台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在河南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2019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251.15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4.19%,文化产业实现新的突破。
河南文化形象进一步改进。中原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区域。但是近代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河南形象一度受到重创,严重影响河南自我认知和社会评价。近年来,河南牢牢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等历史机遇,坚定经济发展,通过深入挖掘中原文化内涵,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塑当代中原人文精神,营造中原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崭新形象;通过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战略,全方面塑造中原文化和河南人民的新形象等推动河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区域形象进一步提升,用发展的实绩获得普遍的尊重与赞许。
二、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文化资源转化、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品牌、文化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河南文化发展速度,影响文化强省建设。
优势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彰显。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优越的文化资源优势并没有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展示出应有的价值,获得应有的关注。中原文化遗产从空间分布来看,整体并不均衡,分布分散,历史时间跨度较大,导致同类、同质文化资源难以整合,无法适应当前文化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的新发展模式,导致河南很多地方无法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各地文化的协调性发展,是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资源缺与创意科技融合不足。文化与创意及科技的融合能极大地提升文化的表现力、影响力及竞争力。创新中原文化的现代表达就需要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及现代科技进行不断融合,通过全新的技术手段及表现方式,满足现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和接受习惯,增强中原文化软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但目前中原文化与科技融合明显不足,高水平文化创意明显缺乏,文化表达方式相对保守,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较弱。中原文化渊源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迫切需要创意与科技含量高的现代转化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焕发新的文化生命力,从而实现中原文化的真正价值。
文化交流缺少知名品牌支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丰厚,但当代中原文化品牌却明显不足。中原文化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缺乏国际化的文化创意能力、传播视野及传播载体,现有文化品牌缺乏国际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难以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目前,能够真正反映中原文化特色、满足现代文化市场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的中原文化品牌尚未出现。随着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的不断推进,必然要求出现能够代表中原文化特色、体现中原文化气象的知名文化品牌,有针对性、系统性地面对国内国际市场推广中原文化,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优秀文化产品。
文化人才匮乏成为制约瓶颈。中原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人才队伍。河南虽然是人口大省,但就文化发展而言,存在现有的文化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不健全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原文化发展,成为打造文化强省不可忽视的短板。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干,其文化影响遍及中国每一个角落,这就注定对其开发利用具有公共性和随意性。也就是说河南虽然名义上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却因为人才缺乏导致难以生产出与其他地区其他企业相抗衡的文化产品,没有从丰沛的文化资源中充分受益。因而打造一支健全的文化人才队伍,尤其是文化领军人才、新兴业态文化人才等高端文化人才,是当前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省面临的当务之急。
三、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主要路径
加快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必须要明确发展方向,选准发展路径,聚合相关力量,持续推进。面对当前发展形势,河南要在挖掘根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打造文化产业基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等方面加强工作,进一步提升河南文化竞争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十九大提出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贡献。
发挥根亲文化优势,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发祥地,根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河南应进一步发挥根亲文化优势,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华夏儿女心灵故乡。以文化认同、寻根拜祖、宗亲联谊、投资兴业等方式,打造全球华人的根亲文化圣地。要制定规划,健全机制,高度重视华人建设文化圣地的建设,全面整合中华始祖文化和姓氏祖根文化资源,不断强化“老家河南”概念,把中原地区建设成全球华人拜祖寻根的目的地。要深入研究,整合资源,打破条块限制和区域限制,对相同或相近的根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科学开发,系统开发。要大力宣传,加强联谊,借助各种根亲文化节的平台,开展寻根拜祖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新形式、新载体的寻根拜祖文化活动,使根亲文化节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拜祖的重要纽带,把根亲文化资源变成文化财富。要科学整合,重点开发,大力打造根亲文化品牌,使根亲文化资源真正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推手。
发挥遗产丰富优势,打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河南历史文化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应注重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历史文化传承工程,提升各级政府和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扎实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努力建设一流的世界遗产保护研究基地。依托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依托丰厚历史文化遗存,树立大保护、大利用、大发展理念,建设国家级大遗址保护主题公园,重视大遗址保护、利用、开发在文化经济发展中各个环节的作用。此外,要加大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力度,通过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保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程度。要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相关政策的同时,积极用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保存,加强宣传教育,利用节会论坛,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保护并展示其文化魅力,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发挥资源厚重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就必然要求河南立足河南现有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自己文化优势,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要重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如以“老家河南”为口号的文化旅游,以汴绣、钧瓷、柳编、木艺为代表的工艺美术产业,以濮阳杂技、周口杂技为代表的杂技产业。同时,加快特色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加强创意设计,实施“文化+”工程,加大政策扶持,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实施项目带动策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通过壮大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做强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河南的文化产业。要建设重点文化示范园区。推动文化示范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主导产业清晰、经济效益良好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努力形成传统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提高河南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河南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快中原文化走出去步伐,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发展前进中的河南,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加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和平台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贸易。河南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郑州、洛阳、开封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应当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利用中欧班列的连通优势,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独特铖势,利用郑州全国性中心城市的经济、文化、交通优势,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贸易,把“一带一路”变为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通道。(郭海荣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