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增进特殊贫困群体民生福祉

2021-03-10 15:11:42 来源:映象网

[摘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下也不能掉队”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即将到来之际,大别山革命老区取得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2013年新一轮建档立卡的时候,河南农村贫困人口,总量排全国第3位,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人口,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大别山革命老区残疾人、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约占全部贫困人员一半以上。八年来,大别山革命老区按照党中央、河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脱贫工作当作最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大事来抓,精准施策、多措并举,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誓言,聚力攻克下了贫中之贫、穷中之穷、困中之困特殊贫困群体深度贫困堡垒,2020年底大别山革命老区实现了包括特殊贫困群体在内现行标准下近3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困扰大别山革命老区特殊贫困群体千百年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下也不能掉队”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要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大别山革命老区特殊贫困群体在摆脱贫困过程中存在返贫率较高、脱贫不稳定问题。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振兴革命老区,确保占河南省全部贫困人口包括大别山革命老区残疾人、老年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彻底摆脱贫困,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就成了大别山革命老区各级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革命老区振兴组织保证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脱贫攻坚中,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回望过去,我们激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建设特殊贫困群体幸福美好生活,需要各级党组织接续努力,共同奋斗。

打造“领头雁”书记方阵。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中,信阳市重点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共选派1852个驻村工作队、1733名驻村第一书记、8219名驻村干部;自2017年11月以来,唐河县选派165名驻村第一书记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同大别山革命老区基层乡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进特殊贫困群体民生福祉,实现乡村振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进共同富裕中应当优先从当地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好、群众威信高的各类党员中选举书记;选拔优秀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充实完善村级党组织;加强村级党支部书记后备队伍建设,建立村、社区等领域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聚力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方阵。

建强“善攻坚”战斗堡垒。精准脱贫是一场攻坚战,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同样也是一场攻坚战。从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乡村振兴时间更长、难度更大,为此,必须结合革命老区实际,依据各项规定,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完善基层党组织。同时,强化党支部斗争精神和攻坚意识,不断提升组织力、强化执行力、增强战斗力,发挥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设“乐奉献”党员队伍。结合乡村振兴实际,搞好基层党员队伍教育培训,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觉悟,提升解决发展问题、破解振兴难题的能力,真正打造一支革命老区振兴中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乐奉献的党员队伍,使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主战场。

二、聚力产业发展,夯实增进民生福祉物质基础

“十四五”时期,我国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要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就必须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将大别山革命发展有机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产业发展为牵引,夯实增进民生福祉物质基础,破解特殊贫困群体共同富裕难题。

发展特色产业。2021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增强革命老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大别山革命老区具有以茶叶等为代表的特色农林产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乡村振兴中,要做大做强做精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产业,完善以农林产业、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特色产业体系,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以特色产品为依托,聚力打造地方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培育竞争优势。培育革命老区外经贸竞争新优势,把驻马店市农产品加工、手工提琴、服装加工,信阳市草柳编、茶叶,桐柏县食用菌、茶叶,唐河县纺织服装等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建设成省级外贸产业基地,支持驻马店市、信阳市纺织服装外贸产业基地、平舆县户外休闲外贸产业基地申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丰富经济业态。坚持“特色产业规模发展、经济业态多样并进”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殊贫困群体个人脱贫与实现共同富裕一体部署,突出地方农业特色,做大做强绿色农业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生态养殖、红色旅游、托老服务、农林教育等新型产业,推动乡村各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政府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为新经济业态健康成长提供良好外部环境,真正使新业态成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新的助推力,特殊贫困群体增收新的增长点。

三、拓展就业渠道,拓宽特殊贫困群体增收路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确保特殊贫困群体充分就业,既是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对特殊贫困群体劳动力的吸纳力度。以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兴经济业态为契机,加快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适度扩大经营规模,这既能够以规模经营形成集约优势,增强产业竞争力,又可以为特殊贫困群体劳动力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增强他们收入。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特殊贫困群体内生发展能力。

特殊贫困群体之所以贫困,既有资源秉赋的原因,也有自身素质的原因。他们大多接受教育少、知识水平低。大别山革命老区各级政府积极实施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助力有能力有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现年41岁唐河县大河屯马庄寨村农民李喜柱,小学文化程度,幼年时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后又患视网膜脱落,16岁时双目彻底失明。2015年通过参加大河屯镇举办的驻村摩托车、电动车修理知识、技术培训,现在每年修理收入达到了1.8万元。信阳市通过举办残疾人电商运营、面点制作、妇女手工编织等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累计共培训残疾人11676人,其中,盲人保健按摩培训418人,实现残疾人就业9342人。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依托当地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借助河南省大别山新农科建设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革命老区开展合作共建的契机,采取集中培训、参观学习、专家帮带、对口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特殊贫困群体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就业技能,提升特殊贫困群体内生发展能力。

规范外出务工运作,拓宽特殊贫困群体创收增收路径。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多山地,除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资源外,其他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相对丰富。提高劳动就业技能,规范劳务输出,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特殊贫困群体脱贫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十四五”期间,当地政府要借助各级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政策红利,强化对特殊贫困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外出务工能力;加大对他们外出务工的扶持力度,依托政府信息平台,提供外出务工信息,增加外出就业机会;跟进开展法律服务,规范外出务工运作,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保障体系,提升特殊贫困群体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民生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短板,尤其是对特殊贫困群体的保障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完善特殊贫困群体脱困帮扶机制。2020年底大别山革命老区实现了包括特殊贫困群体在内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由于这些特殊贫困群体自身占有资源相对较少,生活条件较为恶劣,实现脱贫后如何防止他们返贫、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建立和完善特殊贫困群体帮扶机制,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坚持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定期回访等有效做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特殊贫困群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县级政府统筹、乡村两级负责的革命老区托老服务中心,健全养老保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同时,革命老区“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烈士老年子女较多,他们大多生活年龄大,很多人都失去了劳动能力,各级政府要针对这些特殊贫困群体,切实落实上级给予他们的各种优抚待遇,对于符合低保标准的,要主动把他们纳入低保人群,在条件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低保标准。

创新特殊贫困群体权利实现形式。多渠道增加革命老区特殊贫困群体财产性收入。依据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帮助他们通过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转让等形式,实现要素收入最大化。探索通过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特殊贫困群体收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土地收益率。

五、提升治理效能,确保特殊贫困群体共同富裕

在特殊贫困群体脱贫中,大别山才老区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提供者和执行者,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职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治理效能,切实增进革命老区特殊贫困群体福祉。

提高行政效率。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为契机,以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的,优化县、乡政务服务机构设置,厘清权力归属,减少服务程序,强化服务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意识和能力,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打造数字政府。利用新时代革命老区开展数字乡村试点难得契机,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实际,积极推进基层政府数字化建设,努力打造革命老区数字政府,提升政府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提高政府精准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效能。

开展乡村建设。积极推进革命老区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基础设置建设,努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革命历史文化,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改善公共服务,提高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确保到2025年,包括特殊贫困群体在内的大别山革命老区人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35年,大别山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大别山革命老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路径研究》(编号:2020JC32)

(周书焕 河南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