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补短板 形合力 牢牢占住河南红色文化弘扬的制高点

2021-02-18 11:58:35 来源:映象网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就红色基因做出重要论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频率之高、情感之深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就红色基因做出重要论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频率之高、情感之深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是站在共产党百年历史,基于历史的宏大叙事,聚焦于新时代下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不忘初心展开,科学回答了红色基因从哪里来的问题;强调推动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要守正创新,尤其要做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决了红色基因应该怎样传承的问题;指出红色基因要不断承续、代代相传,指明了红色基因由谁来传承、红色基因向哪里去等重大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红色基因的发展规律以及传承路径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和自觉。从学术史梳理来开,进入十八大后,关于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研究也日渐浓郁,成果丰硕。

一、传承弘扬河南红色文化的意义重大

河南深处中原腹地,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浓郁厚重的河南文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河南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悠久的古代文明中产生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孕育出厚重大气、勤劳朴实的河南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进程中,在中原大地上创造了不朽的红色文化,如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中原大地涌现了吉鸿昌、杨靖宇、彭雪枫、许世友等革命先烈以及焦裕禄、史来贺、任长霞、吴金印、张荣锁等先进模范。尤其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6日在河南考察调研,走进红色大别山,更是让中原儿女倍加鼓舞。“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之所以能够摆脱积贫积弱的困苦处境,从内忧外患走向独立自主,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光辉灿烂的 “焦裕禄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绵延。“焦裕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彰显,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黄泛区治理三害的艰难过程和卓越成效,兼具了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两大内涵,是新时代黄河儿女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时代印记。

新时代条件下,深入挖掘河南红色文化资源,探究传承与弘扬河南红色文化基因的着力点与路径,有助于推动河南乃至中部地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加速实现中部全面崛起,打造文化强省,共筑中国梦意义重大。

二、河南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现状

河南作为全国的人口大省、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必须应时代而变,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对社会各个阶层的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意义,提升河南的红色文化竞争力,更好地服务河南的经济建设,为河南经济的腾飞打好思想基础。但同其它红色文化发展较成熟的省份相比,河南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对河南红色文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等方面,导致对其当代价值认识不足。

1、文化整体宣传性不够

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独特性,独创性,其内容感染人、鼓舞人,富有战斗力。同时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从十八大以来,河南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沉淀下来的红色资源,紧紧围绕服务于河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局,做了大文章,各个地级市均有自己的红色文化品牌。2021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河南省共有信阳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郑州二七纪念堂、开封市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等14家单位入围。省委最近几年,积极挖掘整合全省红色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了“三学院,三基地”红色教育体系,即大别山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省内日渐形成了研讨、学习、践行红色文化的氛围和高潮,影响力日渐彰显。同时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形成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的机制,借力新旧两种媒体的优势,动员全民共同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播,构建大的红色文化舆论场,促进河南文化高地的建设。

但是总体而言,河南的红色文化宣传,区域性强,偏重省内;缺少内外联动,红色文化整体的影响力和效果,没有得到全方位凸显,离讲好河南故事和黄河故事,还有距离。

2、创造性转化能力较弱

优秀文化的供给不足,供需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虽然《永远的焦裕禄》《红旗渠》等8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但是离整个市场的期望值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记忆需要“编码”。河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匹配。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但河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还没有像江西、湖南、贵州和陕西等地那样在全国产生影响。但事实上,河南林州的红旗渠精神、兰考的焦裕禄精神、济源的愚公移山精神、新县的将军文化等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急需更加贴近广大民众及旅游者并能进行充分展示的有效平台,相应的红色旅游演艺则可以为其红色文化(精神) 的传播与传承提供可能。

另外,注重受众体验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平台建设成为展示与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实物资源、数字化自然遗产、数字化文化遗产的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为便捷、更为直观的体验,深度感染新一代年轻旅游者。河南红色文化网站、数字化平台数量少,对于动漫、游戏等新的信息媒介较少利用。2021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就做出了非常好的探索。

总体而言,河南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能力较弱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3、文化产业尚处成长期

广种薄收现象严重。从2004年开始,在政府的重视下,河南开发了一些红色文化品牌,但绝大多数是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很多是对革命时期文化精神的简单解读和物质遗址的简单修复,品牌内容重复,形不成大的影响力。河南红色文化产业规模小,档次低,缺少红色文化产业链,对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如戏剧影视作品、文学美术作品、音乐作品)存在重视开发、轻宣传、轻利用的现象,没有形成红色文化品牌特色。品牌的红色文化产品缺少,红色文化教育功能弱。

2008 年,信阳新县推出实景演出《将军之声》,但时间不长就停演了。红色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在《将军之声》之后其红色旅游演艺再无新作品问世(毕剑,新时代背景下河南红色旅游演艺发展研究)。同时河南没有像延安、井冈山、韶山等国家级的红色旅游精品,至今,仅有红旗渠一家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除了焦裕禄纪念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旗渠系列红色景点较具有影响力外,其他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没有大的影响力。除了红旗渠文化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外,其他红色文化资源没有形成较大的文化品牌和统一完整的文化形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其红色文化影响力与其历史地位、历史贡献不够匹配。

总体上红色文化比较聚集的地方,也是河南经济较落后的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除了政策上的顶层设计,尚需要本区域内生动力的培育。

三、传承弘扬河南红色文化的可行路径

1、解决好“代问题”

代问题是红色文化传承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传统宏大叙事的记忆续写方式很难抓住现在青年人的注意力、走进青年人的内心、激发青年人崇高情感的生成。正如戴斌所说:“现在各地的红色旅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传统有余、时代感不足,规划、展示和宣传方式陈旧,年轻人少感甚至无感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实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结合。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一直是多个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八大古都”有一半位于河南。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上至夏商周三代、下至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河南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举世瞩目的文化遗存,她们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比如安阳殷墟遗址,不止有殷商遗存的大量青铜玉礼器、甲骨文,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殷墟考古人为了保护和转移文物舍身为国的爱国故事,这就使殷墟既有传统文化价值,又兼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河南这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优秀传统价值的历史名人和文化故事不胜枚举,都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素材,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河南应着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加红色文化的发展模式。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地方烈士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原汁原味地搬进校园,以红色、革命、历史、非遗等传统文化符号、元素为手段,推进学生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城市规划中可以用地方名人和革命先烈命名道路、建筑等,并在旁边设立文化标牌注明命名的缘由及英烈故事、生平简介等,在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传播单位举办名人大讲堂、专题讲座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引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红色文化真正变成人们耳熟能详的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记忆的续写既要以“真实性”为基调,又要考虑到接受者的社会属性和反身性等因素,尽可能多地注入趣味性、生动性。这实际上,也给我们红色文化的宣传提供了思路,突出强调情感的注入、体验式的感知。让红色文化能够穿越时代,走进当下,必须挖掘红色文化中的独特基因。通过青少年的研学等活动,让红色基因的种子在下一代中扎根。

2、夯实文化产业

旅游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其一,必须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品牌。依据梅帅元、梅洪等著名旅游演艺制作人的实战经验,认为当某地年游客量达到 200 万人次时才可能支撑起一台旅游演艺项目。而2019年新县旅游人数突破千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8.9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GDP贡献首次超过42%。可见,当前河南红色旅游文化迎来了发展的红利,必须抓住发展的大机遇,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文化产业,政府扶持一批文化创意好、理念新的文化公司。

其二,要实现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标志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更是走遍了黄河流域的内蒙古、甘肃、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六省区,足见黄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其实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考察时,就非常关注黄河沿线的发展问题,叮嘱当地干部要关心贫困家庭的生活,促进百姓脱贫增收。被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就诞生在河南兰考,诞生在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战沙治沙的黄泛区上。

我们要讲好“黄河故事”,兼顾经济发展和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就要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这也是焦裕禄精神“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内在要求。如今,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在保留当年沙丘风貌的基础上,开发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以实地参与体验的方式,让参与者感受当年焦裕禄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时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这正是河南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与弘扬的成功实践,将黄河文化和红色文化相结合被证明是一条可行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与弘扬之路。

3、开发网络阵地、打造网络高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要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弘扬,就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紧跟时代潮流,搭建具有网络特色的红色文化展示平台。河南可以从政府层面开发3D虚拟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互配合,利用VR技术等再现近代以来河南革命和建设的那段峥嵘岁月,形成全方位、随时随地的红色文化展示氛围。手机媒体端可以将红色文化和微信、微博、B站、抖音等人们常用的网络平台相结合,满足不同受众群体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欲望,用新的媒体形式起到社会舆论引导作用,激起全社会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形成河南特色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机制。

河南还可以借鉴其他平台在传承红色基因时采用的前沿科技手段,把红色资源“活”起来。比如光明日报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之际,采用先进的H5技术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我的红色气质”主题活动,网友上传个人照片后,即可生成自己在党的不同时期的个人形象照,再配上“井冈山上闹革命,这波操作硬不硬”、“宝塔山下舞姿美,我党才能带我飞”等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标题文字,这种新颖的传播方式直接拉近了人们与历史的距离感,吸引大批网友在参与生成红色气质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了解,扩大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增强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此外,结合当代人接受知识教育的特点,网络宣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你说我听”的灌输式教育,尤其是青年一代普遍自我意识较强,对灌输式的教育天然逆反,更喜欢自己参与和互动,所以在红色网站、APP等的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和用户的互动,加强平台和受众、受众和受众之间的沟通,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用户心态,推送既有教育意义又喜闻乐见的内容。

发掘河南地方特色红色文化资源,还要重视数字化保护的方式。河南很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等都没能得到及时的深度挖掘和研究,如散落民间的红色文化遗物、革命战争时期的传奇人物、尘封在档案馆里没能及时整理的红色档案、一些鲜为人知的小型战争故事、人物及对当地的影响等,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方式,这样既有利于用现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护红色文化资源,更有利于进一步的网络传播和教育。河南可以依托省内各高校,与各红色文化资源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深度研学合作,组织学校师生主动参与到对河南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等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工作中,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利用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手段,构建完整系统的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为红色基因传承与弘扬提供持久动力和永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新时代传承与弘扬河南红色文化基因的着力点与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JC72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杜浩阳  范益民)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