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共建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中网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疏导策略

2023-02-10 12:06:56 来源:映象网

[摘要] 情绪是以个体需求为中心的一种多角度、多成分的复杂心理活动,与社会、自然、心理、生理等因素息息相关。

情绪是以个体需求为中心的一种多角度、多成分的复杂心理活动,与社会、自然、心理、生理等因素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兴起,社会民众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网络空间中聚集,并形成基于特定议题的意见社群,公众情绪呈现出从线下到线上,从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的传播形态。作为在网络互动和传播途径中形成的情绪体验,网民情绪具有易感染性、阶段性、驱动性等特点,并与舆情事件密切相关。若线下处置不当、舆论引导失措,信息焦点或将骤然集中,导致网民情绪由简单的个体情感宣泄演变为群体激愤或爆发,不但影响政府工作开展,甚至影响正常社会运行秩序。在进行社会治理的同时,应动态感知网民情绪,妥善疏导网民情绪,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网民情绪的影响因素

一是事件本身。网民情绪围绕公共事件产生,网民第一时间、最直观信息源自事件本身,事件是否牵动人心、事件是否涉及公众利益等影响着网民的关注度,影响着网民对该舆情事件全生命周期的情感基调。舆情事件自身爆点越多、危害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越高、情绪波动持续时间越久。

二是政府方面。焦点热点事件进入发展期或爆发期后,政府是否回应、如何回应、应对处置等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综合国内多起舆情事件发现,政府响应时间差越短,网民负面情绪表达越少;通报内容语态越平民化、接地气,网民共情效应越凸显,抵触情绪越少;事件处置措施越科学有效,政府公信力越强,公众负面情绪越能有效舒缓。

三是媒体因素。当下,公众获取热点信息的渠道虽较为多样,但各类媒体仍为主渠道。主流媒体对事件报道的频次、报道全面性等影响着网民话语表达及情绪起落;自媒体账号及网络大V的关注度、态度也影响着事件传播范围,挑拨着网民情绪。媒体报道频次越高、与民互动越多,网民情绪波动越明显。

网民情绪的疏导策略

一是坚持互联网思维,及时动态感知网民情绪。自我感觉不等于群众评价,自我感觉更不能代替群众评价。坚持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完善健全网上群众诉求通道,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愿,发现问题矛盾。重点关注引发网络舆情背后的社会心理及其反映的百姓需求、民生诉求,以解民忧、暖民心的举动,解决群众需求和关切。

二是加强政策风险评估,避免情绪化舆论裹挟决策。出台政策、组织活动前充分了解网民关注需求,及时开展风险评估,既防止与网民需求差距过大,又避免用力过猛。实时关注舆论发展态势和网民心理变化,及时校准纠偏,切实增强网络舆情应对的主动性和专业性,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三是健全网络舆情疏导,同步调适网民负面情绪。秉持“舆情不是敌情、批评是为了进步”思想观念,正确看待和应对网络舆情。面对事件反映出的问题,视情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以权威的内容和平实的语态,回应网民关切,稳定公众情绪。深入研究网民社会心理禁忌,关注网络舆情及其可能的衍生演化,避免冒犯。强化各类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声、协同联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以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

四是提高网民综合素养,减少非理性化情绪表达。表达有边界,流量有底线。加强网络知识普及,深化公众对互联网的多维认识,提高网民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广泛开展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网络推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压实互联网平台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作者:闫禛,河南省委网信办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舆情事件中网民情绪分析与疏导策略研究”(2022WT08)阶段性成果】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