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为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将为河南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赛道、新动能和稳定器。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数字经济时代,乡村群众的价值诉求、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革,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赋能乡村振兴,既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使然,也是布局数字乡村战略的核心要点,更是我省经济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空间、最大潜力、最大优势所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为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将为河南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赛道、新动能和稳定器。
一、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新赛道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信息成了关键性生产要素,数字化技能成为新型生产工具。这些生产要素不仅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农业产业链直接释放价值、创造财富,还能精准匹配农产品市场供需和预测未来市场趋势。一是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模式。融大数据、新媒体与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电商形态日益丰富,直播带货打通农产品销路,社区团购成为竞争热点,大型电商平台下乡,畅通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数字化工具改变了传统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丰富了乡村服务新业态,乡村生活在线化、商业数字化展现良好前景。材料显示,河南乡村网店经营规模在3人及以下占比62.6%,经营年限集中在3~5年,平均年利润在18万元左右。乡村网商经营者平均年龄在33岁左右,初高中学历人员占比80%以上,学历普遍较低,乡村电商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乡村电商发展的重要瓶颈。政府需要打好政策舞台,高校和社会电商平台及人才培训体系应加大人才培训投入,同时全方位重塑农村电商数字化供应链,推动农产品品牌化进程。二是数字技术“渗透”农业产业链的多环节。大数据的应用,使乡村经营主体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征和供需动态有所评估,提升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产业链信息的对称性,如在粮食、蔬菜生产环节有效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灌溉水等,信息透明促使整个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的优化,对乡村振兴具有强大的拉动效应。河南省尉氏县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22年的大数据的应用使粮食亩产量提升30%,人工费用下降55%,每亩年收入增加100%左右。河南省临颍县2022年规划建设26000亩高标准化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区,机械化直播效率可达60亩/天,地膜和滴灌铺设效率比人工铺设效率提高80倍以上,亩均效益比传统种植提升超过15%以上。三是数字技术成为加快乡村生产要素流通的工具。数字化使劳动力、农机、土地等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数字化畅通了农产品和服务的展示、交易、流通和服务渠道,促进乡村生产要素流通,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走上新赛道。近年来,河南大力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物联网应用示范、智慧农机、畜牧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一系列数字化农业项目,为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筑牢基础。2021年,河南完成5G网络投资132.1亿元,5G 基站达到 12.47 万个,5G 网络实现乡镇以上和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5G终端用户总数达到3184万户,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光网河南”全面升级,千兆光网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全省10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到99.1%,居全国第1位。
二、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数字化驱动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转型,表现为:一是数字化驱动传统农业转型为设施农业。数字化技术武装下的设施农业,能够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比传统农业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以河南汝阳县小店镇“甜瓜小镇”为例,洛阳移动为其打造了5G基站和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温室、农机、大棚、水利等设施农业产业示范的推广,促进种植过程标准化,农业气象监测、大棚环境监测、测土配方、远程视频监控、产品溯源,对提升农业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甜瓜小镇”带动农民创业就业230人左右,亩产可达12000斤,年销售额达320万元。二是数字化驱动传统农业转型为智慧农业。河南临颍县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推广5G+智慧农业,实现从辣椒种植、日常管理、收获全程智能化,提升智慧覆盖农业密度与强度,规划建设26000亩高标准化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区,机械化直播效率可达每天60亩以上,地膜和滴灌带一次性完成铺设,比人工铺设效率提高80倍以上,亩均效益比传统种植提升超过15%,平均亩均收入5000元左右,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超亿元,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新动能。三是数字化驱动传统农村转型为数字乡村。在数字化浪潮下,乡村是一片尚待深挖广探的数字“蓝海”,涉及诸多数字化未及的人群与领域,有着深厚的数字化潜力。国研网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河南省数字乡村百强县上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光明日报刊发的《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在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 河南7地上榜,包括新郑市、巩义市、荥阳市、禹州市、永城市、长葛市和长垣市。在数字化驱动下,河南省庞大的农村网民数量产生,通过搭建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农村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内生驱动农业信息化和乡村数字化的转型,丰富乡村生产生活新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四是数字化驱动职业农民向新农人转型。近年来,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580万亩,粮食产量近5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有闯劲、有想法的“新农人”返乡创业。这些“新农人”有的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有的是驻村帮扶干部,有的是科技特派员……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如河南尉氏县青年农民沈文政创立了“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几年来通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服务面积从最初的几千亩发展到现在的数万亩,带领乡亲在致富路上越走越顺。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在数字化赋能下,职业农民向懂数字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转型,进一步提升了乡村就业、创业与职业质量,加速驱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
三、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器
数字化通过提升乡村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效能,使乡村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得到发展,具有稳定器功能。一是数字化驱动降低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自然风险。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市场频繁面临旱涝、害虫、气候等自然灾害,是农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的主因。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高标准农田通过5G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农户通过手机即可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通过AI智能模拟土壤墒情、虫害发生和气象发展趋势,能够一定程度上抵御农业的自然风险。二是数字化降低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市场风险。数字化技术帮助村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疏通更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采用智能温室监控系统、虫情监测系统改善蔬菜、药材、农作物种植环境,河南南阳市内乡县创新探索出了“期货6+”助农创新模式,对11个乡镇及100多个种植大户,开展了花生“保险+期货”项目,还创新探索“期货6+”助农创新模式——“银行+合作社+保险+期货+订单收购+含权贸易”模式,进行订单农业、含权贸易,帮助农民实现了“种植有钱、保价优价、销售通畅”。一方面,转移和释放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花生产业稳定发展,为产业与乡村振兴打下扎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数字化降低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风险。在数字化条件下,优势乡村产业通过网络平台吸纳来自市场的大量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以数字化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开封市尉氏县5G智慧农业创新应用,搭建了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智慧农业监测站和智能节水灌溉设施,让高科技设备之间、设备与农户之间实现了“亲密”链接,实现了农业植保防控、麦田苗情监测、田间环境监测等一系列田间管理监测工作。一方面,5G带来的实时性让灌溉变得更精准,缩短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时空界限,降低了乡村产业面临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智慧农业使亩均节水达到了50立方,每亩能省水30%,节肥20%,每亩地小麦增产达180斤,平均产量能达到每亩600多公斤。尉氏县5G智慧农业创新应用在2020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亮相,作为全国典型进行经验交流,成为乡村振兴打造5G智慧农业标杆。在未来,数字乡村建设将不仅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段小力 郑州师范学院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学。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NO.2022ZT2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