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和旅游存在高度关联性,推动以旅游为平台、文化为内容的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
原标题:文旅融合背景下古建筑类文物的创新保护利用 ——以新晋河南省保单位温县段村秦氏古民居为例
文化和旅游存在高度关联性,推动以旅游为平台、文化为内容的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于2018年3月挂牌,加快了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近年来节假日旅游市场的监测也显示,约四成的游客会选择进入文博场所,九成以上的游客会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的结合,是能够助力于旅游的优秀人文资源。
一、古建筑开放利用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古建筑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集建筑、美学、艺术、风土人情等历史信息于一体,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一座古建筑犹如一部历史教科书,是当地的文脉。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10月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利用文物资源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国家文物局于2019年12月印发《文物建筑开放导则》,明确支持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促进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开放的激励办法和保障措施。古建筑开放利用,一方面可以让文物的公益性与社会性价值充分发挥,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生活空间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发挥新作用,助力文旅融合发展。
加强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合理开放利用,不仅能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进程,而且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功案例如故宫。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900万人次,达到1933万6275人次,是全国博物馆中参观人次最多的。受新冠疫情影响,故宫博物院2020年接待观众锐减至不足400万人次,但文化和旅游经营性收入仍高达8459.09万元,较2019年仅减少657.02万元。又如浙江丽水松阳县于2016年4月正式启动的“拯救老屋行动”。截至2020年底,共修缮民居、祠堂等211栋老屋并充分合理利用,除用于民宿、农家乐、公共文化服务等,也植入了生态农业、艺术家工作室、中医养生等新项目。松阳县杨家堂村的7栋老屋经过修缮保护和利用,平时村里的游客有上百,节假日村里有上千人来旅游参观。
二、新晋河南省保单位温县段村秦氏古民居现状
温县段村位于河南温县、孟州市和沁阳市交界,东距温县城22公里,2021年10月入选第六批河南省级传统村落,保留有清代中期以来的老宅多座。秦氏古民居坐落于段村大街中段,是一处始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的三跨三进院落。2013年曾于西跨院穿堂的墙壁中发现两块匾额。一块木匾上题写着三个行楷大字,是秦氏祖上的商号“文元裕”。另一块木匾上题“伟略运筹”四个大字,刻于清朝道光十四年(1834年),获赠人是秦氏先祖秦正塘,送匾人是时任清朝吏部掌印郎中、山东沂州府知府、孟津人张輶(张玉麒)。秦家大门上曾悬挂张玉麒所题匾额“望重干城”,惜已被毁。秦氏古民居内先后还发现有分家帐单、大秤、小秤、地黄篓和“名冠成均”木匾。清咸丰元年(1851年)的分家帐单,田地精确到亩分厘豪系忽,也是省内发现的年代比较早的分家详单。小秤上刻有“文元公”三字。“名冠成均”木牌匾落款为“大清嘉庆五年(1800年)仲春上浣”,刻匾时间早于之前发现的“伟略运筹”木匾。秦氏族人至今仍流传着先人修宅让邻的义行、诚信经营的逸事、以及与洛阳张家的百年交情。秦氏古民居70多间青砖黛瓦的房子排列整齐,气势恢宏,已列入2021年12月24日发布的第八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段村一带历史文化遗迹相当丰富。村西的潴龙河古称沇水,正是我国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故道。2021年5月,人们在拆除段村附近潴龙河河道一条废弃的引水闸时,发现了70多块古代碑刻。这些碑刻是20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引水灌溉而修建水闸时被用作了闸门的基座。碑刻内容丰富,包括济水文化碑、功德碑、墓志等,碑刻保存状况良好,字迹清晰,碑文大多完整。年代最早的一块刻立于明宣德六年(1431),记载了明代早期温县籍名人张斌的事迹。道光七年(1827)的“皇清例赠登仕郎秦公讳绍文字宪章之碑”中的秦绍文正是段村秦氏古民居立木建宅之人。村西还有仰韶文化遗址段村遗址,也称凤凰台遗址。村东南与三陵村之间有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司马懿祖茔三陵冢。东南2公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也称大吴庙)。
段村目前仍以农业种植为主,是著名的“四大怀药”种植专业村和国家级优质小麦、玉米品种种植基地。段村虽离县城较远,但地处三县交界,交通十分方便。段村秦氏古民居尚处深闺,其蕴含的文化背景、承载的人文活动等尚未得到全面发掘,更谈不上有效的开发、利用,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缺乏,宣传推广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促进古建筑类文保单位开放利用建议
从推进古建筑类文保单位合理开放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1.深入挖掘古建筑文化内涵
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开放利用首先需要阐释和展示的,便是其拥有的独特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其基本定位是立足当代、传承文化、服务公众。深入挖掘古建筑文化内涵,在文物建筑保护、传统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三者之间找到结合点,在保护中活化利用,古建筑得到保护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为社会服务,惠及民生。成功案例如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筹建、坐落于杭州吴山北麓的“胡庆余堂”。
段村秦氏古民居除了建筑本身拥有的价值,如庭院式组群布局、单体建筑的框架式结构、建筑细部艺术特点等,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拥有300年怀商老字号“文元裕”。怀商又叫怀庆商帮,怀帮,他们以经营四大怀药为突出特色,是豫商的杰出代表,明清以来在全国多地建有覃怀会馆、怀庆会馆和怀帮会馆,也常常参与各地药王庙的修缮。秦氏古民居周边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民俗文化也传承得有声有色。今年的农历二月二(3月4日)段村开年庙会上,既有各种商品、各色传统小吃,也有老照片、小人书展览,还搭建有戏台,怀梆《游龙戏凤》选段、豫剧传统名段《五世请缨》、现代大戏《申亮亮》等轮番上演。深入挖掘秦氏古民居的怀商文化内涵,一方面可以保护古建筑和怀商商号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周边,有望创造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打造主题鲜明的文旅融合IP
每一座古建筑都承载着一段历史,都是一种稀缺性的、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对古建筑文化资源进行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在文化与旅游要素融合下,从不同侧面完善旅游要素,打造体现独特价值、文化特质的主题鲜明的文旅融合IP,一方面可以激发IP自身的新动能和新活力,逐渐形成IP体系,发挥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也能多方位激发游客的兴趣点,延长停留时间。成功案例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
段村秦氏古民居是极具潜力的优秀文旅融合IP,拥有怀商老字号“文元裕”,段村是著名的“四大怀药”种植专业村,可以突出怀商、怀药特色。四大怀药不仅是中药上品,也是应用广泛的养生食品,而且其种植、生长、收获、炮制以及养生美食制作的过程均极具观赏性。筹建中的中国铁棍山药博物馆如果能落户秦氏古民居,更是相得益彰。在节省新建馆舍成本的同时,依托秦氏古民居现有的建筑实物、古代医药典籍、历史老照片、怀药种植炮制工具等藏品也会让博物馆展品更加丰富,而秦氏古民居IP的怀药特色自然更加突出。
3.创建学生研学基地
学生研学基地是学生实践最直接、最生动的课堂。国务院于2014 年颁布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于2016年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促进学校课程和研学旅行的有机融合。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 学时。政策密集出台,促进了研学旅行需求的不断释放。
秦氏古民居通过建立研究和教学基地,可以开设主题演讲,观看实物、照片等了解古建筑、四大怀药、怀商等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体验性强的四大怀药种植、田间管理、炮制以及养生美食制作等活动,在学生饶有趣味地体验劳动的过程中,把古建筑、传统文化的故事讲好,传承好。
4.推动数字化等新技术应用
数字时代,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的未来之路要怎么走?故宫博物院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故宫已举办两届“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制作的《发现·养心殿》《漫步御花园》《考古XR项目》项目分别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AVICOM国际视听多媒体艺术节上获数字交互装置单元金奖、银奖和金奖。进一步促进数字化理念提升,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是数字时代文物保护单位的发展方向。为了让古建筑“能读”“能听”“能看”“能游”,上海在2019年推出“建筑可阅读”主题活动,并拓展建筑微旅行项目,先后为老建筑设置二维码,介绍古建筑1300余处,推出87条建筑微旅行线路,即使宅在家里,也能以全景漫游模式轻松游遍上海历史建筑,领略城市历史文化魅力。
秦氏古民居在数字时代要活起来、潮起来,以更鲜活的姿态活跃于人们的日常,融入现代生活,也需要科技赋能。在深度挖掘建筑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编纂高质量导览词的基础上,新技术为沉浸式体验提供了空间,让古今对话变得可观、可感,短视频等新媒体打破传播壁垒,让文化IP精品以更快速度传播。大家通过网络产生到当地一游、走走看看的愿望,走进当地之后,又能通过各种体验了解当地、爱上当地。
总之,优秀的历史人文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文旅融合背景下古建筑类文物的创新保护利用,在有效保护传承建筑文化的同时,也能让文物建筑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文旅融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张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