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理论前沿 > 正文

面向国家特殊需求 加强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

2021-01-08 09:21:06 来源:映象网

[摘要] 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是安阳师范学院于2020年获批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该学科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甲骨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是安阳师范学院于2020年获批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该学科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甲骨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还有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纪念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中,对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强调:“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明确要求:“新形势下,要确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传承”。加强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指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切实举措。

一、明确学科内涵和目标,开创甲骨文研究新局面

新形势下,甲骨学研究更应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考古学、文字学等多学科融合下提升学科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保持开放心态,实现研究突破。甲骨文信息处理是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等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目标是通过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建设甲骨文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甲骨文进行字形分析和语义计算,在甲骨文考释、甲骨缀合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推进甲骨学研究发展,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研究人才。

在2019年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孙春兰副总理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作出部署,强调要坚持传统和现代方法相结合,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甲骨文研究实现新突破。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更为明确目标。该学科建设以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为目的,聚焦“人文甲骨--数字甲骨--智能甲骨”的知识体系,即培养学生能够掌握甲骨学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科技手段整理甲骨文,研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去攻克甲骨学中的疑难问题。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形态新要求之下,强化学科交叉融合,集中资源打造学科优势,强化服务支撑和引领驱动社会发展能力,从而开创甲骨文研究的新局面。

  二、完善跨学科人才培养,增加甲骨文信息化新动力

目前,国内甲骨文研究人才奇缺,后备力量青黄不接。甲骨文等古文字专业研究队伍有200多人,专门做甲骨文研究的仅50人左右,且这些学者多为古文字专家,采用的是传统研究方法。新时代甲骨文研究需要融合更多的学科,增加研究深度,拓宽研究广度,加快文化传播速度。因此,多快好省培养具备甲骨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研究人才,已成为新时代甲骨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自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建设甲骨文信息处理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如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支持的甲骨文相关研究课题达40余项,加大了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甲骨文研究平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在安阳师范学院立项建设甲骨文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和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总之,应汇聚各方力量,协同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应注重如下几点:

一是各单位研究平台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继续推进甲骨文研究平台和基地建设;

二是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方法和升级技术手段。在重大项目的牵引下,多学科联合攻关,充分利用信息化方法和先进仪器设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甲骨缀合、甲骨文考释的研究水平;

三是要注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门人才,优化学术梯队建设。甲骨文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积蓄力量,扶立人才,确保后继有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本科生抓起,采用导师制,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协同联动,坚持分类指导,遵循育人规律,有序推进甲骨文信息处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同时,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真正做到“绝学”不绝,推动甲骨文研究与应用迈上新台阶。

三、依托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推进甲骨文活化利用

甲骨文研究相关资料浩瀚纷杂,资料获取难度大,一般人不易进入。2019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和安阳师范学院合力打造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向全世界免费开放,在甲骨学界备受关注。目前,该平台已经收录甲骨著录100种,甲骨文研究文献32000余篇,具备了甲骨数据检索、字形检索、文献查询、甲骨文输入编辑等功能,同时提供了一些专业服务,如甲骨文的数据关联、数据分析、数据集共享等,改变了过去甲骨文研究的“窘境”,为甲骨文专家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以甲骨文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抓手,让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聚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笔者建议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突出学科特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对于交叉学科,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同时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如参观调研专业实验室、博物馆、考古基地等让学生充分体验甲骨文信息处理的学科内容,增强学生知识的获得感。

二是注重交叉学科的联合培养模式,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多学科联合培养,并在联合的科研项目支撑下提升研究水平,以高水平、高标准的培养模式推动甲骨文研究的发展。

三是注重甲骨文的活化利用,突出甲骨文的内涵挖掘与传承转化。在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中,强调甲骨文基础知识普及的同时,指导学生参与开发甲骨文相关的科普应用软件和甲骨文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在甲骨文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凝练甲骨文识别与字形分析、甲骨文语言计算、甲骨文与殷墟科技考古等研究方向。

甲骨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就是本着“坚定文化自信,发扬老一辈学人的家国情怀和优良学风,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坚持传统和现代方法相结合,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甲骨文研究实现新突破”,实现总书记提出的“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要求。[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甲骨文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重大意义的重要论述与河南贯彻实践研究”(批准号:2020ZT009)阶段性成果]

(高峰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