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需要,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理论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对国家与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认知与认同,进而使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人民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需要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硬件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而且需要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因此就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素材,借助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精髓,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品。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冶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再挖掘、再理解、再阐释、再拓展,萃取出有益部分和积极部分,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通过现代表达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可强基固本,促进当代文化建设,同时又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时代不断发展的文化需求。
(二)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内在的文化基因,演化为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基因密码”。几千年来,正是依靠中华优秀文化这一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与指引,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仅可以让人民群众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传承其丰富的思想理念、道德观念、人文精神,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重要支撑,而且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信守承诺、追求正义的个人操守,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等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坚定自信的力量源泉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可以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滋养,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内容上来看,优秀传统文化几乎涵盖了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医药、娱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从存在形式和分布空间来看,优秀传统文化以文献文物、思想精神、非遗技艺等多种形式分布于祖国各地,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多样化需求。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河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实践价值
如何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从河南省近年来加大文化强省建设的创新实践来看,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以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好地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有助于更好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有许多具有时代价值和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供文化源泉和创作素材,而且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步理念和优良美德,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可以从实践层面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和文化理念,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机融合,赋予文化产品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让人们在使用和分享文化产品、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作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河南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合道家、法家、墨家等百家思想形成的包括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勤俭节约的朴素作风,已经被中华民族广泛接受,内化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处事原则,成为构建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不竭源泉。如“仁者爱人”的人道思想,内在地承认人与人平等的生命价值,并由爱自己的亲人开始,通过“泛爱众”扩展到其他人,这种提倡人与人相爱、尊重人的价值、互相帮助的思想,对于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有利于良性社会环境的建构。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曾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渐渗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成为中华文化延续、发展的内驱动力。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河南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说、戏曲、诗歌、歌舞等创作之中,融入社区文化活动之中,融入村镇文化广场和综合活动室之中,让人们在分享文化产品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较好地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二)有助于更好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展现了民族的风骨和气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文化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都发生很大改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观念、文化表达、传播方式都已经不能适当时代要求,所以需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入时代社会生活的可行路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品。从实践层面看,这种转化既可以转化为进入文化消费市场的文化产品,也可以转化为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产品。以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在充分利用优秀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河南处于中国腹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拥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都邑文化、制度文化、汉字文化、元典文化、科技文化、商业文化、佛教文化、武术文化、名人文化、姓氏文化、戏曲文化等争奇斗艳。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空间。
(三)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近年来,河南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积极探索注重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注重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实践层面破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对单调和不够丰富的问题。其一是讲好河南故事。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人文精神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和利用中原传统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围绕黄帝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培育一批具有中原风貌、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资源。因此讲好河南故事,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不仅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丰富河南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途径。其二是加强资源转化。中原文化极为丰富,在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地方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方面,河南可以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资源转化的有效途径。通按照新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挖掘河南优势文化,积极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通过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载体创新、传播创新等方式,不断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注重资源转化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而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其四强化科技支撑。当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新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产生极大推动,科技越来越成为改造和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关键力量,成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引擎。火爆全网的《唐宫夜宴》正是在形式上借助了现代科技手段,在拍摄手法、场景布置、宣传推广方面进行技术化创新,才打造出现象级文化作品,成为河南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代表作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郭海荣)
责任编辑: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