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要闻要论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在哪里

2019年12月26日09:57 来源:人民日报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应当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是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中国之治”的核心密码正在于“中国之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创造性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我国悠久的政治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从近代以后中国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生长起来,从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创立和艰辛探索中生长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这个制度的创造性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制度层面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多国实践乃至发展到今天的全部历程表明,社会主义制度是一般形态与特殊形态的统一体。社会主义制度一般形态的原理已经由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作出科学回答,这个一般形态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体现出来,只有呈现为具体的民族形态、时代形态、国别形态才是现实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形态没有也不可能有适合各国情况的统一模式,只能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建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

       这个制度的创造性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国情出发,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持续建构科学、规范、稳定的制度体系,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制度支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的建立,奠定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一整套制度构成严密完整、系统集成的制度体系,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对外事务制度、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形成覆盖各方面各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保障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

       这个制度的创造性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所提供的中国方案。西方一些人认为,西方制度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选择,是普世的制度模式。历史终结论者则宣称,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新中国70年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一个真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选择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制度,开创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成功,就是有力证明。“中国之治”及其展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以及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可选择性,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应当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更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多方面显著优势的国家制度。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衡量政治制度“八个能否”的标准,指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凝练概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体现了“八个能否”的衡量标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在于我们党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建设,及时把成功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很重要的还在于这个制度从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而是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能够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长期保持和不断增强自己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作为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推动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习近平同志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我国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之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之中,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在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实践之中,是服务全体人民、保障全体人民根本权益的制度,而不是为某一个特定阶级、特定集团利益服务的制度。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运行、不断完善、巩固发展的基础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的国家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和治理成就举世瞩目。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从人民温饱不足到进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物资短缺到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从封闭半封闭到参与全球治理,从世界体系边缘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经历如此巨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从根本上说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集中到一点,就是这个制度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发展

       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课题,更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特色鲜明、富有效率的好制度,但还不是成熟定型、尽善尽美的制度。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伟大目标,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还有不少亟待改进的地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依然任重道远。新时代,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的根本点和完善发展的方向,并且作出了工作部署。这次全会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科学方法论,体现了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制度特色,体现了强烈的问题导向,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提供了基本遵循。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中国是一个大国,在涉及国家制度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上,在涉及发展方向的大是大非面前,绝不讲模棱两可的话,绝不做遮遮掩掩的事,绝不犯颠覆性错误。我们要在坚持和巩固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前提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把握制度建设规律,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和基层创造,及时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上升到制度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增强、充分彰显。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26日 12 版)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