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开放条件下取得辉煌成就;而今,立足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全面对外开放迎来新局面,呈现新特点,面临新形势,开启新征程。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并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新时代推进全面对外开放,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必将推动新时代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实施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既展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也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指明了方向。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开放条件下取得辉煌成就;而今,立足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全面对外开放迎来新局面,呈现新特点,面临新形势,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迎来新局面
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实现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高水平引进来与大规模走出去,成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特征。2013年至201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580亿美元。2017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达1201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1.1倍,年均增长30.6%。从对外投资结构看,2015年至201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351亿美元,中国高铁、中国核电等成为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国家名片。
全球经济治理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作用,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中的主渠道地位,努力改善多边贸易体制,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在此期间,我国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迄今为止,我国已签署16个自贸协定,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挑战。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其主张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热切向往的最大公约数。一经提出,就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从发展和改善基础设施做起,通过加强产能合作、共建合作园区,创造大量工作岗位,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共82个。5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呈现新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新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是其重要内涵,即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可以说,新时代推进对外开放,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主动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开放更好地发挥了开放型经济在整体改革中的排头兵作用。最典型的是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国内贸易投资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配置。
坚持全面开放,对外开放更加均衡。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空间优化、质量提升。从开放布局看,全面开放实现了沿海开放与内陆沿边开放的更好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内陆和沿边地区从开放的边缘区变为开放的核心区,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从开放方式看,全面开放实现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更好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开放强调资本、技术等多要素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一方面提高引进来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引资和引技引智相结合,带动我国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另一方面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我国已形成的强大产能、适用技术和较充裕外汇储备,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强化我国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拓展战略空间。
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近年来,全球经济重心出现了“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发展变化。2016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为38.8%,比2007年提高10.5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和更加均势的方向发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变革。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进步创新快速发展,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方面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毋庸讳言,中国在科研方面基础性研究依然相对薄弱,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的局面未根本改变。所以,加强自主创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科技攻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要和紧迫。
“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与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及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叠加形成了逆全球化潮流,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逆全球化表现为内顾倾向和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不仅破坏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而且肆意和粗暴践踏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和组织,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风险。2017年新一届美国政府上任以来,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作出一系列不实指责,利用不断加征关税等手段进行经济恫吓,试图采取极限施压方法将自身利益诉求强加于中国,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中美经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开启新征程
把中国自己的事办好,对外开放才能行稳致远。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人民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正因为有比较强大的国力,我们才能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契机。办好中国自己的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增长新动能,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改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等。实践证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并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认清世界大势,与各国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今世界的趋势是和平发展,实现共赢、多赢,无论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还是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都是不合时宜的;是开放融通,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推进互联互通、加快整合发展成为促进各国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变革创新,不能按照老框框办事,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被历史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必将推动新时代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对外开放新征程决无坦途,要知难而进。在新时代,我国将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友好合作,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我国要同国际合作伙伴共建“一带一路”,增添各国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我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和利益;我国将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坚定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从来没有平坦大道可走,但再大的困难,都不能阻挡人类前行的步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让我们拿出信心、采取行动,携手向着未来前进!”
(作者:李建平 黄瑾,分别系福建师范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均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