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河南
映象首页 > 智库河南 > 智理河南 > 正文

创新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2018年11月05日10:45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摘要]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着明显的约束。创新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必须在深入把握河南省情和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按照中央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在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上着力。

  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是政府支农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引导农业经营者行为的基本杠杆,是国家扶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着明显的约束。创新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必须在深入把握河南省情和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按照中央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在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上着力。

  在提高以城带乡能力上着力。一是充分运用市场化运作的基金,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多层多级转移农村人口。在支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处于“一级三圈八轴带”重要节点上的县级城市提质建设;顺应人口流动规律,推动村庄“瘦身”的同时,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周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中心,以镇带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二是与产业政策有机结合,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给予重点支持。既要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小融合”,对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涉及产业化的项目予以政策支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要重视城乡一二三产业“大融合”发展,大力支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工业、轻纺工业,与农业投入品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等涉农产业,以及围绕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需求发展的全产业链新型农机制造业,围绕生态宜居、绿色发展需求的农村农业环保产业,围绕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农业服务需求发展的多层次农业现代服务业等,推动我省形成与整体产业转型互促共进的融合型产业体系。三是以绿色资源和支持政策为引导,引导城市好农爱乡人才和工商资本下乡,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支持农村人力资本开发,为乡村振兴注入现代生产元素和人力支撑。

  在支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上着力。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的强基固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我省财政政策要按照这一要求,加快由注重粮食生产增产目标为主转向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上来。坚持“存量优结构,增量促转型”的原则,在优化存量的基础上,将增量向以下四个导向的重点领域倾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导向,从“地”和“技”两个方面,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坚持农业提质导向,支持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和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扶持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坚持培育现代经营体系,以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支撑、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支持乡村优化空间布局和深化区域分工上着力。我省乡村按区域主要分为城市化地区农村、山区丘陵和平原农区三大类,这三类区域乡村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等发展条件的差异,发展水平不平衡,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发展路径。一是城市化地区农村要支持其退出大宗农产品生产,重点发展精品农业、高端农业、都市农业,成为农业全产业链高端的大制造、大物流、大加工的集聚地,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对接融合。二是山区丘陵应支持其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及关联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投入要重点投向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多功能农业和特色乡村发展需求等领域,推动重点生态区利用后发优势,在新型多功能农业发展领域率先突破。三是平原农区发展方向是通过大规模转移农村人口,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重点任务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建设加工中心、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空间布局上要依据“瘦村强镇”的思路进行布局和投入建设。

  在提高投入有效性上着力。一是应用中央支农投入撬动社会资金。在用好现有中央支持资金和项目政策的同时,更加关注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方面的各项改革试点项目,通过试验示范区和项目等增量投入撬动社会投资,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结构转型、动能转换。二是对支出领域进行科学分类。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支出责任两个方面将财政支农资金分为公益类、准公益类、竞争类三大类。公益类领域,尽量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实行专项性一般转移支付。准公益类领域,一般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竞争性领域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采用基金、贴息、以奖代补等市场化手段,激励社会投入。三是完善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通过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利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展普惠金融,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基金引导等有效机制,推动建立财政、银行、保险、担保“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立体型支农政策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四是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促进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统筹使用和功能互补、用途衔接的涉农资金集中投入,逐步实现同一任务事项按部门职责分工由一个行业部门统筹负责,形成资金合力,提高使用效率。(作者 郜俊玲 单位: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专题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专栏:决胜全面小康 让中原更加出彩

最近省委强调,“十三五”时...【详情】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研讨会

省委强调,“十三五”时期,...【详情】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